傍晚六点,夏末的太阳还没完全沉下去,金红色的光斜斜地打在青藤爬满的墙头上。林砚拖着最后一个纸箱,在单元门口的台阶上绊了下,纸箱角磕在水泥地上,发出“咚”的闷响。
“呼……”她扶着墙喘了口气,额头上的汗顺着下巴滴下来,砸在那件白色T恤上。这是她在老小区的第三天,也是最后一趟搬家。
楼里没有电梯,楼梯间的灯忽明忽暗,墙皮掉了些,露出底下泛黄的水泥,空气里飘着点潮湿的霉味,混着隔壁单元飘来的饭菜香。林砚住三楼,302,一个六十平米的老房子,租金比之前的公寓便宜一半,这是她能在这个城市找到的最合适的落脚点了。
打开门,屋里已经堆了不少东西。几个纸箱靠墙放着,床垫直接铺在地板上,旁边扔着没来得及收拾的被子。她把手里的纸箱放在墙角,瘫坐在床垫上,掏出手机看时间——六点十五分。中介说这房子之前空了小半年,原房主搬走时东西都清干净了,她住进来时确实空荡荡的,只有客厅窗台摆着一盆半死不活的绿萝。
歇够了,林砚开始拆纸箱。大多是衣服和书,拆到第三个时,手指被箱底的硬纸板划了下,她“嘶”了声,翻过来想看看里面是什么,却发现箱子底下粘着个巴掌大的木盒子。
盒子是深棕色的,边角磨得有些光滑,看着有些年头了。林砚愣了下,这箱子是她从老家带来的旧书箱,里面装的都是大学时的课本,怎么会有个陌生的盒子?
她把盒子抠下来,掂量了下,不重,摇了摇,里面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响,沙沙的,像是纸。盒子没锁,只有个简单的黄铜搭扣。林砚犹豫了下,还是解开了搭扣。
里面铺着层暗红色的绒布,绒布上放着一叠泛黄的信纸,还有一枚银色的小徽章,徽章上刻着个模糊的“安”字。信纸叠得整整齐齐,最上面那张的边角已经卷了,上面用蓝黑墨水写着几个字,字迹有些潦草:“7月15日,老地方见。”
林砚拿起信纸,指尖碰到纸边时,感觉有点扎手,像是放了很久,纸都变脆了。她抬头看了眼窗外,天已经开始暗下来,远处的路灯亮了,昏黄的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地板上,拉出一道长长的影子。
这盒子是谁的?怎么会在她的书箱底下?
她皱了皱眉,把信纸放回盒子里,扣好搭扣,暂时放在了窗台的绿萝旁边。不管是谁的,先收拾完东西再说。她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转身去拆下一个纸箱,只是眼角的余光总忍不住往窗台上瞟。
窗外的天色越来越暗,老小区里开始热闹起来,有小孩的笑声,有大人喊吃饭的声音,还有自行车铃“叮铃铃”的响声。林砚一边收拾,一边听着这些声音,心里却总惦记着那个木盒子,还有信纸上那句没头没尾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