饵湖,是洱海的一处小型分支。
当洱海水位上升时,饵湖便与之相连,融为一体;当水位下降,它又会独立形成一个小小的咸水湖。
苏子衿心知肚明,这些品质上乘的石英砂,极可能是洱海浪潮沉积于此的产物。
但面对身边几个眼巴巴望着她的彝族汉子,她只是抬起头,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就是这里了,此地的石英砂,堪为大用!”
“呦嚯!!天神保佑!终于找到了!”木森闻言大声地朝自己的同伴转述。
“呦嚯!阿啵啵!”几人彝族汉子顿时激动地欢呼雀跃。
连日来的徒劳奔波早已消磨了所有人的耐心,心底对苏子衿的质疑日益加深。
此刻,简单一句话,他们对苏子衿所有的怀疑和不信任瞬间烟消云散。
兴奋过后,几人立刻开始商议后续安排,木森提议兵分两路:一路负责护送劳苦功高的苏公子安全返回客栈休息;另一路则快马加鞭,即刻赶回杨府,将这个天大的好消息禀报给杨大人!
苏子衿微笑着点头,表示赞同。
但是谁去报喜,谁又去送苏子衿几个人又产生了争议。
木森自告奋勇地站出来:“我送苏公子回去!”
其余几人则争抢着报喜,所有人都想在杨大人面前露个脸。苏子衿假装听不懂他们激烈的争执,转头对木森轻声提议道:
“木大哥,你不是曾许诺要带我去见识海上大船么?如今寻砂之事已毕,今日天色尚早,不知可否带我去渔场瞧瞧那些大船?”
木森眼睛一亮,瞬间有了主意。他清了清嗓子,对着还在争执不休的同伴们朗声道:“好了好了!都别争了!既然你们都不愿护送苏公子,那这差事我来。报喜的功劳,你们几个都去领吧!”
他这番看似吃亏的安排,立刻平息了争吵,那几人欢天喜地地跨上马,争先恐后地朝着杨府方向疾驰而去。
打发走了众人,苏子衿随着木森调转方向,朝着洱海边的渔场行去。
渔场也在海边,距离并不远,只是大半时辰便到了。
渔场周围的几个渔村,都有守卫巡逻。
“苏公子,你稍等一下,我跟守卫说说,放我们进去。”木森道。
“好”苏子衿应了一声。
趁着木森上前与渔场守卫交涉的间隙,清风靠近苏子衿,压低声音道,“少爷,您您真打算把制作玻璃的秘法教给杨氏?”
“谁说要教他们了?少爷我只是请他们帮忙,在此地建立一座玻璃工坊罢了。你想想,此处毗邻国境线,在此建坊,我们便能将玻璃器皿直接贩售到缅甸乃至更远的国度!不仅能以这玻璃之名,扬我大乾国威,更能省去千里迢迢从中原运来的巨额成本,利润何止倍增?”
清风的神色依旧凝重:“可一旦工坊建成,杨氏必然会逼迫少爷您交出核心技艺,到那时,您又该如何应对?这岂不是”
苏子衿收回目光,看向清风,轻笑道,“放心。他们等不到那一天。”
杨崇礼和他的杨氏,在她眼中早已是网中之鱼,囊中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