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紧跟在苏子衿身后半步,同样也被这繁华景象所吸引,他低声道:“少爷,人真多!少爷要买些什么?”
“随便逛逛。你想买什么,直接买便是。”苏子衿扫视一圈,来到一个专卖山货的摊位前。
摊主是个满脸风霜的老汉,面前摆满了各种晒干的菌子和药材。还有成串的宣威火腿,色泽诱人的腊肉。
苏子衿拿起一块深褐色,散发着独特松木烟熏香气的圆饼状物,问道:“老板,这是何物?”
“回客官,这是咱们大理特产的雕梅!”老汉热情地介绍,“精选本地青梅,手工雕出花纹,用红糖、蜂蜜、盐和多种香料反复浸渍、晾晒而成。酸甜可口,生津开胃,最是解腻消食!”
“哦?倒是新奇。”苏子衿示意清风,“买两盒。”又指着几种品相上佳的菌子,“这些都要了。”
鸡枞,松茸,牛肝菌,这些在现代,她可吃不起!
就算在京都,卖得也不便宜。如今一问,竟然只要几两银子。
对于苏子衿来讲,这等于是花十块钱去吃满汉全席的机会。她岂能错过?
自己吃不完,还可以寄给林茹娘他们。
清风一边付钱,一边小声嘀咕:“少爷,咱们不是来探查的吗?买这么多吃食”
“探查也要吃饭。”苏子衿瞥了他一眼,语气淡然,“深入市井,了解民生所需、物产流通,这本就是我职责所在。况且,”她拿起一枚雕梅在鼻尖轻嗅,“送礼也是有讲究的。”
清风似懂非懂地哦了一声。
两人继续前行,路过一个专卖竹编器物的摊位。清风被几个精巧的竹篾食盒和斗笠吸引。苏子衿拿起一个编织细密、涂了桐油防水的竹篾食盒,对清风说:“这个实用,买下。再挑两顶结实些的油纸伞,雨季快到了。”
清风连忙应下,仔细挑选起来。
就在清风挑选时,苏子衿走进一家茶行。
这家茶行门面不大,但收拾得干净雅致,空气中弥漫着陈年普洱特有的醇厚香气。老板是个沉默寡言的中年人,正专注地分拣茶饼。
“掌柜的,可有上好的苍山雪绿?”苏子衿问道。
苍山雪绿是本地名茶,产量稀少,非一般人能得。
掌柜抬眼看了看苏子衿,见她气度不凡,这才放下手中活计,从柜子深处取出一个精致的紫陶小罐,小心打开。
一股清冽高扬、带着山野气息的茶香顿时溢出,“这是今年明前头采,仅得三斤。客官是懂茶之人。”
苏子衿捻起几根细看,茶叶翠绿带毫,形如银针,品质确实上乘。“好茶。这一罐,我要了。你可还有多的?”她出手阔绰。
掌柜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恭敬包好。
“客官说笑了,此茶极为难得,也只有坐拥大片茶田的杨府才能有更多了。老夫能得这些,已是不易。”
苏子衿点点头,走出茶行。
她一路逛,一路买,清风跟着后面,看着手里越来越沉的包裹,终于忍不住了:“少爷,咱们这买的,也太多了吧?我身上的银子可都用完了。”
“你不是要买些吃用这怎地又嫌弃多了?”苏子衿神色一诧。
“可也没有少爷您这种买法啊?你这一趟逛下去,一下花出去平常人家,几个月的吃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