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子衿在旁边听着。
她马上就要离开户部了,不想郑和因为她,和户部同僚产生不快,便出言道:
“郑大人。不必为我多言。我已不再是户部之人了。”
现在郑和的官职比她高了一阶。
她叫一声大人,正是应该。
郑和却赶紧摆手,“苏大人,莫要折煞了和。大人之作为。和,心中敬佩。无论大人在哪,皆为和之楷模。”
“郑大人,有缘再会!”苏子衿点点头,不再多说。
从户部大院出来,迎面碰上了唐通海的轿子。
“成亲记得给本官送请柬。”唐通海撩开帘子说道。
“多谢大人。”苏子衿一拜。
目送唐通海的轿子离开,才再次上路。
回到了翰林院,却又是另一番光景。
“苏编撰回了!”
“苏编撰真是我辈楷模!”
“大快人心!”
“是极!是极!”
她一进翰林院的大门,一群人就簇拥了上来。
个个面色激动!
虽然其中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但几乎一露头,就被骂没了。
“诸位廖赞了。”
“你我共勉。”
苏子衿被围在中间,笑吟吟地应付着众人。
翰林院的人,要么是一心做学问的清官。要么是还没入官场,满心圣贤书的愣头青。
苏子衿勇斗大长公主的行为,简直就是他们的强心剂。恨不得代替了苏子衿,自己上!
不仅翰林院如此,天下的读书人,在知道消息的第一时间奋笔疾书,赞颂苏子衿的各种诗作书疏,一时满天飞。
也是因此,即便宗室恨死了苏子衿,也不敢上奏皇帝砍了她,努力了半天,也只能是罢官。
而苏子衿的对头刘愈并没有牵扯到女童一案,却被查出了其他罪状,跟着大长公主一党被流放了出去,其后三代,不得为官。
如今翰林院没了打压她的人,她却以手伤为由,自请去了史馆。
在史馆被胡老赞扬了一番,中午吃饭时,在饭堂看到了东广陵,东广陵出奇的没有冷嘲热讽她。
吃了饭,她等的人,依旧没来。
问了人才知道,周逸之告了病假,今日没来上值。
那怎么行?
她还要管她借银子呢!
既然山不就她,那她就山。
散值之后,苏子衿直接去了周府。
递上拜帖,却被告知,周逸之病重,不便见客。
担忧了周逸之一秒钟,苏子衿准备回家。马车刚走几步,就被人拦了下来。
“少爷,是周公子的小厮。”秀儿道。
“哦?”苏子衿若有所思的撩起帘子,“你家少爷可是有话?”
“苏少爷,我家少爷让小的转告苏少爷,今日子时,老地方吃酒。”
“知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