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锦鲤听说后,只一句话:
“锅归银,银归律,律归慈安。”
“他们要是不认膳律,就别吃饭。”
当天傍晚,宫门外跪来一拨人,是户部调盐的中层小吏,带着银票账簿求见。
李全把账本接过来一翻,眉头一皱。
“这些,是旧账。”
小锦鲤也翻了一眼,直接吩咐:“烧。”
“旧账补不了锅。”
小吏当场瘫地,嘴里喊着:“娘娘开恩啊!这银是真补上了,只是没改账”
她一把将账扔进锅旁火盆:“你银是真送了,可命是假算的。”
“你让老百姓断盐,我们就让你断饭。”
“下次改账前,先改命。”
李全点头:“灶口不记情,只记银。”
当天夜里,东厂调来三名账查,直接入驻户银司盐线专口。
户部盐道总督那边,连夜递了三封信进宫,前头是请罪,后头是求缓。
小锦鲤只回了五个字:
【盐账未清,火未起。】
三日后,户部盐仓锁库,盐道七地停灶,京中八成官员一日三顿吃粗粮,膳律一夜之间成了朝廷实权。
所有人这才明白:
盐银不是盐,是命。
账不是纸,是饭。
锅不是官配的,是认账人才能开。
那晚,连皇城根脚下的三家盐商也跪到了慈安宫外,送来银单与旧账补簿,求火、求锅、求认律。
她没看账,只问:
“你们盐是卖命的,还是卖账的?”
盐商吓得伏地不起:“从今往后,先报账,后发货!”
她点头:“记下,从今往后,盐道归律章调度,户部只管库,不得再开批单。”
李全跪地记账,笔都快断了。
一张盐银清单贴上宫门,写了整整十七条,全是新规:
【盐账七审、调度两批、入银即核、出银即报。】
【律章调度,严于户部。】
【盐道官不认章者,停灶三日;三日不认者,停官三月。】
——那天夜里,盐比命贵。
但命,却不值盐钱。
因为盐账在律章下,锅在慈安宫。
你若不认账,那就别吃饭。
慈安宫贴出盐账七审章制的程”
小锦鲤坐在灶口不语,把那三封信一封封拆开看完,连眉毛都没动一下。
她只是看。
从头看到尾。
信字写得规整,措辞也很讲章法,连官箴都扣得严严实实,就是一个意思:你慈安宫,太过了。
她看完,把三封信叠一起,放到锅边的灰盆里,一点点撕碎。
“他们说我破章?”
“那我就给他们再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