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没亮,慈安宫灶房的火就烧起来了。
李全起的早,锅里水还没开,他就先把昨晚那本“御前补账”摊出来,仔仔细细地复了一遍。
那页【带病补】还压在账册角,墨迹没完全干,红章落在旁边,歪着点,但印的很重。
他看了一眼桌角那只空碗,碗底还残着点金针菜渣,半截骨头,一点汤油没沾,干净的像没动过似的。
可昨晚那口汤,是灌下去了。
皇帝那口咽的慢,到最后,喉咙一哆嗦,整个人软在灶前凳上,好半天才喘过来。
他没说一句话,也没挣扎。
就是认了。
认的干脆。
李全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可不敢多想。
锅这东西,从来不认脸。
你哪怕是皇帝,躺地上,也的排队。
他把昨天那页账册翻过去,写了新的一行:
【御前膳位:六】
后面加了四个字:
【病补,未赎】
这四个字,是小锦鲤亲口吩咐的。
意思很简单:你昨晚那口汤,是赊来的,不算回归,只算认账。
赎的起,下顿才有饭吃。
她说了:欠饭可以补,脸不能赎。
锅底那点火烧起来的时候,灶房里热气升腾。
她坐在灶边翻账,李全刚把银票拿来,今天是三路盐道同时交账,要核的细。
她一笔一笔写,手没停。
“老太皇太后排第一?”
李全点头:“银今早五更就到了,账册和折子一起抬来的。”
“嗯。”
“她上个月剩了两文,账上记着,今儿该抵一勺鸡油。”
“记上。”
“东宫呢?”
“早上补了半两银子,说是错账补足。”
“那鸡汤别给太多,免的又觉的好喝了。”
李全赶紧记:“不加蛋。”
“翊坤宫呢?”
“规矩来齐,没欠没多,准点。”
“按例。”
“御前?”
李全一顿:“刚送来银子二两,是昨天晚补后的首份自交。”
“嗯。”
“那就给他炖个软米饭,别给油,别给肉。”
“让他吃的下,记的住。”
她说的慢,但一字一顿。
李全应着,火拨的旺些,锅里汤翻着泡。
不多时,门口排队的宫人又多了,老太皇太后的宫女还没出声,东宫那边的太监就抢着往前凑。
“喂,咱们是补齐银了的,今儿的往前挪一位——”
“住嘴!”
李全一嗓子吼出来。
“银补了,脸没补。”
“你家主子跪慢了一天,错了三顿饭,就该排后头。”
“你要不服,回去再补五两,换个位试试?”
那太监脸都红了,愣是没敢回嘴,退回去了。
队伍重新站好,谁也不敢动。
灶房门前贴着的新榜已经揭出来,上头写的清清楚楚:
老太皇太后:膳位一,银账清,三旬无误。
翊坤宫:膳位二,银折准,无补无欠。
东宫:膳位三,银补后认,膳无加品。
御前:膳位六,首认未补,赎账期内。
榜下还有一行朱红小字:
【银先落,脸后排,锅里无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