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锦鲤不急,她这顿饭,是要用来“等”的。
等谁?
等东宫认。
她坐回炕上,又拿出一本账册,是今早户部送来的那一摞补折,她还没批。
她翻着,翻的慢,看到一页里头有一条“江南水道膳银延迟两旬”,她眉一挑,手里的笔顿了顿,随手在那行后头写了句:
【延两旬,停膳三旬】
李全站边上吓的不敢动,心说这话要是传出去,整个江南三府的饭碗的全空。
可她没管。
锅归慈安,饭归膳律,不是你送来银子就算数,要对账,要认锅,要排规矩。
她就是这么个死章法。
炕边那盏茶早凉了,鸡汤炖的浓了,李全实在憋不住了,小声问:“娘娘,太子那边他真要是撑不过去咋办?”
“那就撑不过去。”
她还是老话,干脆的不讲情面。
“他要是没胆子来交账,就别指望从我这锅里分出汤去。”
“锅是我的,我说谁吃谁才吃。”
李全嘴角抽了抽,回头看了看窗外天色。
日头偏了,到了申时,宫门外那几排跪着的宫人还没散,太子那边的人膝盖跪青了都没敢起来,东宫宫里头也没派新折子来。
李全正要转头回屋,小太监来报,说是东宫送来新折子。
李全一听这话,腿差点软了,当场问了一句:“换纸了?”
“换了。”
“银数?”
“补了三文。”
“抬上来。”
折子送进来的时候,小锦鲤正拿着火钳拨灶,她接过那折子看都没多看,撕开一角,看到里头那几行字,终于动了动手指。
“比老太皇太后多三文?”
“是。”
“落账了?”
“对。”
“那就排队。”
“东宫要从‘逃膳拖欠’里划回来,要重新排。”
李全吓了一跳:“啊?不是补齐了吗?”
“补银归补银,规矩不能坏。”
她说完把那折子批了三个字:已收账。
可后头又写了五个字:次日排队领。
李全心里一抖:“那他今天”
“饿着。”
小锦鲤回头看了一眼锅盖,把盖子死死压了下去。
“今天锅满了。”
“明天排头补上来。”
“晚一步的饭,不能白吃。”
“银补了,脸没补。”
李全点头,没敢说话。
外头东宫的宫人看到慈安宫终于有动静,一个个激动的像是捡了命,可最后听到一句“明日再来”,全都傻了。
太子那边跪了一天,最后啥都没吃上。
不是不给,是补的慢了。
小锦鲤坐在屋里,火光映的她袖子发亮,账册摊开一地,她却一点都不着急。
她的锅,从来不认人。
她认账。
第二天天没亮,东宫的人就排到慈安宫门外,手里捧着补账的新折子,不敢吭声。
李全看着那一排排跪着的膝盖发青的宫人,咂咂嘴:“饿了一天,今天能吃上一口,也算他们命硬。”
“的了。”他回头跟灶台里说。
“东宫那份,今天给个炖豆腐汤,不加鸡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