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环形会场座无虚席,声浪如潮。
中央的舞台流光溢彩,在清晨的阳光下折射出眩目的光晕,与环绕广场的浓郁灵气相映生辉。
后台候场区,气氛紧张而充满活力。
数千名来自黔省各地高中的少女们聚集于此,她们或低声交谈,或闭目凝神,或反复调试手中的乐器。
空气中弥漫着青春的气息、灵力的波动以及难以言喻的竞争感。各色校服交织在一起,宛如一片流动的花海,展现出黔地新一代的蓬勃朝气。
金雨一身金色演出服,像一颗耀眼的小太阳,在人群中格外醒目。
她正拉着略显紧张的张悠悠,声音清脆地给她打气:“悠悠别怕!就像平时练习一样!深呼吸,想想黔灵山的清风!我们的曲子绝对惊艳全场,让那古钟都忍不住要响!”
张悠悠紧抱着她的长笛盒,用力点头,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加速的心跳。作为“黔东第二武道高中”的代表,她们此刻肩负着学校的荣誉。
前排观赛区,林溯舟和江蓠并肩而坐。
江蓠依旧穿着那身素雅的月白长裙,神情专注而平静,周身散发着沉静的气场,仿佛喧闹的赛场也无法撼动她的心神。
副校长与师娘的双重身份,让她此刻显得格外沉稳可靠,是学生们坚实的后盾。
而林溯舟脸上依旧保持着轻松写意的笑容,心中快速盘算:栖梧姐作为评委,她的评分点必然在于音乐与自然灵气的契合度、对黔地风物的演绎深度这对悠悠和金雨来说,既是优势也是考验。不能指望人情,但她的标准至少是清晰可循的。保底?不,我们要的是靠实力打动所有评委!至于小寒那边一百张嘴,变数更大。
音乐组的比赛正式拉开帷幕,舞台上闪耀的皆是黔省少女的光彩。
首先登场的是一位来自黔东某民族中学的少女,她身着绚丽的苗族盛装,手持一柄古朴的芦笙。
当悠扬清越的笙音响起,仿佛山间清泉叮咚,林间百鸟初啼。随着她灵巧的指法和蕴含灵力的吹奏,舞台上空竟幻化出淡淡的、带着晨曦露珠的竹林虚影,清新灵动。
评委们纷纷点头,张栖梧眼中流露出欣赏。
最终得分:86分(满分10分),肯定了其对民族原生态音乐的传承与灵气具象化的巧妙结合。
紧接着,一位来自黔北地区重点高中的选手登场,她演奏的是一架特制的、镶嵌着当地特有“水韵石”的古筝。
指尖拨动,琴音时而如黔北梯田层层叠叠的波光粼粼,时而如乌江奔流的雄浑激荡。
灵力灌注下,琴弦震颤间仿佛有水汽氤氲升腾,营造出独特的山水意境。评委对其技巧的娴熟和意境的宏大表示赞赏,但对情感层次的细腻度略有保留,给出了83分。
比赛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有演奏改良侗族琵琶的少女,指尖轮扫如急雨,乐声欢快热烈,仿佛再现了侗寨鼓楼前热闹的“踩歌堂”,灵力激荡间似有银饰叮当作响(85分);
有专注于黔地古调吟唱的女生,嗓音空灵如幽谷回声,配合着简单的手鼓,将一段关于夜郎传说的歌谣演绎得神秘悠远,引动广场中央那尊青铜古钟发出低微的共鸣(88分,张栖梧给出了全场目前最高的92分)。
一位来自黔西南的选手带来了别具一格的“叶笛”表演,她选取了黔灵山中数种灵植的特殊叶片,吹奏出的声音或如微风拂过松涛,或似山涧滴落幽潭,充满野趣和自然的呼吸感。
虽然技巧难度不算顶尖,但其独特的音色和对自然之音的捕捉获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87分)。
每一组选手表演完毕,台下都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加油声,为自己家乡的学子喝彩。
分数在80到89之间胶着攀升,竞争异常激烈。金雨和张悠悠在后台看着,既为精彩的表演赞叹,也感到了沉甸甸的压力。
作为“武道高中的学生”,她们的音乐之路或许没有专业艺术生那么纯粹,但那份融入了武道坚韧与爆发力的独特表达,正是她们的武器。
终于,报幕声清晰地响彻会场:“下一组选手,来自黔东第二武道高中——金雨、张悠悠!”
金雨深吸一口气,如同即将踏上擂台的武者,眼中燃起斗志的光芒。
她用力握了一下张悠悠的手:“悠悠,轮到我们了!让大家听听我们武道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