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面,没有刀光剑影,却用“慈善”这块最温暖的遮羞布,掩盖着最肮脏的交易。
这比直接的暴力,更让人不寒而栗。
三天后。
一辆挂着地方牌照的越野车,在蜿蜒的山路上颠簸了四个多小时,终于抵达了长青县。
外勤组的陈兵和搭档,按照资料找到了那所“长青县希望小学”。
学校确实是新建的,红砖白墙,在周围灰扑扑的民房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
操场上,孩子们正在追逐打闹,笑声清脆。
陈兵找到校长办公室时,一个五十多岁,皮肤黝黑,笑容淳朴的男人正在批改作业。
他就是老校长,王德福。
“两位是?”王校长热情地站起来倒水。
“王校长您好,我们是‘春晖基金会’的回访人员。”陈兵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假身份,“来看看学校建成后的使用情况,也听听您这边的反馈。”
一听是“大恩人”派来的,王校长更加热情了。
他领着两人在崭新的教学楼里参观,从明亮的教室,到崭新的桌椅,嘴里的感谢就没停过。
“真是太感谢你们基金会了,感谢那些大老板啊!”
“没有你们,我们这山沟沟里的娃,哪能用上这么好的学校。”
陈兵状似无意地闲聊:“校长,我来的时候看了资料,说这栋教学楼,基金会拨款五百万,用料很扎实啊。”
王校长愣了一下,随即摆了摆手,憨厚地笑了。
“哎哟,哪能用得了那么多!”
他的声音里满是为捐赠者着想的实在。
“当时施工队进场,我也天天在这儿盯着,一砖一瓦,一袋水泥,我心里都有数。”
“连工带料,撑死了,也就花了一百五十万。”
陈兵的心脏猛地一跳,脸上却不动声色。
“那剩下的钱?”
王校长一脸理所当然地说:“捐钱的大老板真是好人啊!他跟我们说,就按五百万报上去。”
“他说,多出来的钱,就当是留给学校的维修基金了,以后哪里坏了,我们自己就能修,不用再麻烦他们。”
“你们说,这世界上怎么有这么好的人!”
陈-兵看着校长那张被太阳晒得满是褶皱的脸,和他眼睛里闪烁的真诚光芒,一时间竟说不出话来。
他口袋里的录音笔,正悄无声息地工作着。
将这番淳朴的“感谢”,变成了工程款虚报近三倍的铁证。
夜深。
快捷酒店房间。
王建国独自坐在电脑前,屏幕的光映着他冷峻的脸。
他面前,一个完整的证据链条已经形成。
从基金会的捐款记录,到层层穿透的股权迷宫,再到长青县老校长那段带着感激的录音。
每一环,都指向了那个庞大的犯罪网络。
于正林的妻子孙慧,站在这个网络的中心,用“慈善”的光环,为整个利益集团输送着黑色的血液。
王建国将所有文件、录音、图片,打包成一个高强度加密的文件。
他没有立刻向上汇报。
周书记的“清风行动”正在明面上搅动风云,吸引了于正林全部的注意力。
南三环的车祸,更是让于正林以为自己已经堵住了最危险的缺口。
他不会想到,在黑暗中,还有一双眼睛,已经盯上了他最核心的钱袋子。
王建国的手指悬在“发送”键上,许久没有按下。
这条线索,现在抛出去,能给于正林重创。
但,还不够致命。
他脑中闪过一个更深层次的念头。
洗钱,只是这个基金会的功能之一。
如此庞大而隐秘的资金池,仅仅用来洗钱,未免太大材小用了。
钱,能买来工程,能买来奢侈品。
那能不能买来别的东西?
比如,官位。
那些捐款的大企业,那些得到“扶贫项目”的地方官员,他们和于正林之间,除了金钱往来,是否还有更隐秘的交易?
王建国的目光,穿透了屏幕上的数字,仿佛看到了另一张更加庞大、更加黑暗的网。
他缓缓移动鼠标,将那个加密文件拖进了一个新建的文件夹。
文件夹的名字,只有两个字。
“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