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几位带着企业管理经验的官员,眼中流露出思索和赞同。
董教授的脸色,已经看不出儒雅,只剩下阴沉。
他没想到,这个来自地方的年轻人,没有反驳他的理论,却用一个无法辩驳的现实案例,釜底抽薪,解构了他整个理论的根基。
会议结束。
与会者陆续离场。
韩萧正准备离开,一个声音叫住了他。
“韩萧同志,请留步。”
韩萧回头,一个五十岁左右,气质沉稳的中年干部正向他走来,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
“你好,我是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的陆承志。”
他主动伸出手。
韩萧连忙握住,“陆司长,您好。”
“你刚才的发言,很好。”陆承志的眼神里带着赞许,“充满了实践的智慧。纸上谈兵容易,把事情做成,难。云州模式,很有启发。”
“我们正准备组织一个调研组,去地方看看新旧动能转换的典型,有机会,一定去云州叨扰。”
“随时欢迎陆司长莅临指导。”韩萧客气地回答。
就在这时,一个冷淡的声音插了进来。
“陆司长,跟一个会讲故事的年轻人,有什么好聊的。”
董教授走了过来,他已经恢复了那副学界泰斗的派头,只是眼神里的寒意,毫不掩饰。
他对陆承志点点头,目光却像刀子一样刮向韩萧。
“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
“但治理国家,靠的是严谨的科学和宏大的格局,不是靠几个煽情的个案故事。”
走廊里的空气瞬间凝固。
陆承志脸上的笑容淡了下去。
韩萧看着董教授,平静地开口。
“董教授说得对。”
“治理国家当然需要科学。不过,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就是科学理论撞上现实后,产生的结果。”
“理论是否正确,最终还是要看它写出了什么样的故事。”
董教授的瞳孔猛地一缩,他没想到韩萧敢当面反击。
陆承志的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又化为欣赏。
“说得好。”陆承志打破了僵局,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张名片,递给韩萧。
“韩萧同志,这是我的联系方式,保持联系。”
韩萧伸手接过。
在指尖触碰到名片的瞬间,他感到陆承志的中指,在他的手心,不经意地,轻轻敲了一下。
一下,很轻,却很清晰。
韩萧的心头一跳,他抬眼看向陆承志,对方的眼神依旧温和,没有任何异样。
“董教授,我还有个会,先走一步。”陆承志朝董教授点点头,又对韩萧笑了笑,转身离去。
走廊里,只剩下韩萧和脸色铁青的董教授。
“你好自为之。”
董教授从牙缝里挤出四个字,拂袖而去。
韩萧站在原地,看着董教授远去的背影,又低头看了看手中的名片。
陆承志,产业协调司副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