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因为蜜桔滞销而愁云惨淡的村子,如今像是过节一样热闹。
村口的空地上,新建起了一个宽敞明亮的合作社大院。
几十名农村妇女,戴着头套和口罩,正熟练地将一颗颗金黄的蜜桔进行分拣、套袋、装箱。
流水线不远处,几个年轻人正对着手机屏幕,声嘶力竭地叫卖着。
“家人们!正宗的红山蜜桔!皮薄无核,甜过初恋!今天在咱们合作社现场给大家发货,保证新鲜!”
“三、二、一!上链接!”
苏沐清走过去,采访了一位正在包装蜜桔的大姐。
“大姐,现在收入怎么样?”
那大姐抬起头,看到苏沐清的记者证,笑得合不拢嘴。
“好!太好了!以前种桔子,一年到头看天吃饭,还得看贩子的脸色。现在好了,韩主任帮我们搞这个合作社,在自家门口上班,一天就能挣一百多块钱!比俺家男人在外面打工挣得还多!”
她的话,引来了周围一片附和声。
“是啊是啊,多亏了韩主任!”
“我们现在再也不用为卖桔子发愁了!”
苏沐清的录音笔里,开始充满了这些最真实、最质朴,也最动人的声音。
她又采访了合作社的负责人,一个叫张建国的退伍军人,他激动地向苏沐清展示着合作社的账本。
“苏记者,你看看!这才一个多月,我们光是线上销售额,就突破了五百万!纯利润超过两百万!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啊!”
从红山镇出来,他们又去了石头村。
那条曾经阻碍了几代人走出大山的小路,如今已经变成了一条平坦宽阔的水泥公路,像一条灰色的丝带,缠绕在青山之间。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路面上,也洒在了并肩散步的两个人身上。
“我以为,你只是一个善于斗争的勇士。”苏沐清关掉了录音笔,侧过头看着韩萧,眼神里满是复杂的情绪,“没想到,你更是一个精于建设的魔术师。”
“我不是魔术师。”韩萧看着远处炊烟袅袅的村庄,轻声说,“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老百姓把我们放在这个位置上,不是让我们来作威作福的,是让我们来给他们解决问题的。”
他的话很平淡,却让苏沐清的心狠狠地颤动了一下。
“为民造福”她喃喃自语,“这四个字,我写过无数遍,听过无数遍。但直到今天,在安平,我才真正理解了它的重量。”
“那你呢?”韩萧转头看她,“你的理想是什么?”
苏沐清迎着他的目光,毫不回避。
“为真相发声。”她的声音清脆而坚定,“用我的笔,记录这个时代的光明与黑暗,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一个要为民造福,一个要为真相发声。
两个看似不同的理想,在这一刻,却指向了同一个方向。
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交织在一起。
空气中弥漫着青草和泥土的芬芳,还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淡淡的情愫。
紧张的剧情和残酷的斗争,在这一刻,被这抹温暖的柔情悄然融化。
苏沐清停下脚步,看着韩萧的眼睛,无比认真地说道:
“韩萧,我决定了。”
“决定什么?”
“我这篇报道的标题。”她深吸一口气,脸上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光彩,“就叫——‘安平模式’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