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来的是几个穿着深色夹克、不苟言笑的陌生男人。
为首那人目光在会议室里扫了一圈,最后精准地落在了主位上的刘振华脸上。
他没有理会满屋子干部或惊愕或疑惑的眼神,径直走了过去。
刘振华眉头一皱,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你们是哪个单位的?不知道这里在开会吗?”他沉声呵斥,试图维持自己的官威。
为首的男人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只是从怀里掏出一个证件,在他面前亮了一下。
那红色的封皮和烫金的国徽,像一道闪电,劈得刘振华眼前一黑。
省纪委!
他们怎么会来?!
“刘振华同志吧?”
男人的声音没有任何感情色彩,平静得像一潭死水。
“根据举报,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省纪委已对你进行立案调查。请你跟我们走一趟,配合组织调查。”
话音刚落,他身后的两个男人立刻上前,一左一右,站在了刘振华的身侧。
整个会议室,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都像被施了定身法,呆若木鸡。
有人手里的笔,“啪嗒”一声掉在地上,清脆的声响,像一记惊雷,炸在每个人的心里。
刘振华的脸,瞬间血色尽失,变得像纸一样白。
他想站起来,却发现自己的双腿像灌了铅,根本不听使唤。
他张了张嘴,想说点什么,却只发出“嗬嗬”的、如同漏风一样的声音。
“带走。”
为首的男人挥了挥手。
那两个夹着他的人立刻架起他的胳膊,将他从椅子上提了起来,像拖着一个麻袋一样,朝门外走去。
直到刘振华的身影消失在门口,会议室里的人才仿佛活了过来。
“嗡”的一声,炸开了锅。
“天呐!刘县长被带走了?”
“省纪委直接来人,这这是出大事了!”
“完了,完了,安平的天要变了!”
消息像插上了翅膀,在短短半个小时内,传遍了县委县政府的每一个角落,然后以更快的速度,向整个安平县的官场扩散。
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地震,猛烈地爆发了。
所有与刘振华有过利益往来、或是在他手下得到提拔的官员,顷刻间人人自危。
办公室的电话铃声此起彼伏,人们疯狂地打探着消息,交换着眼神,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惊恐和不安。
有人把自己反锁在办公室里,瑟瑟发抖。
有人偷偷撕毁着文件和账本,企图销毁证据。
那个平日里威风八面、说一不二的刘县长,在倒下的那一刻,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要把所有攀附于他的人,一同卷进深渊。
风暴的中心,是平静的。
扶贫办的办公室里,韩萧正安静地看着一份当天的《云州日报》。
头版头条,一个加粗的黑体标题,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眼球。
《蛀虫与青天——安平县发展路线之争的背后》
署名:本报首席记者,苏沐清。
这篇报道,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将安平县这几年发展的内幕,剖析得淋漓尽致。
文章从石头村那条凝聚了民心的“希望之路”写起,详细叙述了韩萧如何带领村民自力更生,开创了扶贫新模式。
笔锋一转,又写到了以刘振华为首的利益集团,如何将民生工程当做自己的提款机,如何利用“恒生建材”这个空壳公司,大肆侵吞国家资产,修建了一个个豆腐渣工程。
文章里,没有太多激烈的词汇,只是冷静地摆事实,列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