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汇报,开始了。
“今天,我带来的不是一份冰冷的计划书,而是一个个滚烫的故事。”
他的开场白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没有念稿子,没有说套话。
第一张ppt,不是数据,也不是图表,而是一张巨大的特写照片。
那是石头村那位没了牙的老大爷,在工地上咧着嘴笑的脸,黝黑的皮肤,纵横的沟壑,和那双亮得惊人的眼睛。
“这位大爷叫石根山,今年七十二岁。他告诉我,修路不累,心里舒坦。因为他活了七十多年,第一次看到了指望。”
韩萧的声音里带着一种奇特的感染力,仿佛带着现场所有人,都站到了石头村那片热火朝天的工地上。
“什么是最大的扶贫?不是给钱,不是给物,而是给他们一个靠自己的双手就能改变命运的希望。”
“我们的计划,核心就是两个字——发动。”
“发动群众,相信群众。把项目的主导权,交还给他们自己。”
他切换ppt,一张张照片,一组组数据,开始交替出现。
有石头村清澈的山泉水质检测报告,有村民投工投劳折算成工程款的详细账目,有山泉水厂建成后预估的利润分析,有生态旅游能带动多少农户增收的具体测算
他的汇报充满了激情,却又处处以数据为支撑。
他讲的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活生生的案例。
“有人会问,没有专业的施工队,质量怎么保证?我告诉大家,这条路,比任何工程队修的都结实!因为村民们知道,这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关系着自己子孙后代的饭碗!他们会用最笨的办法,把每一块石头都砸得严严实实!”
“有人会问,农民自己搞产业,能行吗?我告诉大家,我们有扶贫办牵头,有农业专家指导,有县里统一对接市场!我们不搞大包大揽,我们只做他们的服务员和引路人!”
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
那些原本表情严肃的专家和领导,身体都不自觉地前倾,目光牢牢地锁定在韩萧身上。
他们听过太多华丽的汇报,看过太多精美的ppt。
但他们从未见过这样的汇报。
没有一句官话,没有一点虚浮。
每一句话,都像是从泥土里刨出来的,带着泥土的芬芳和农民的汗水味,朴实,却又充满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那位一直没说话的副主任周毅,眼神里流露出越来越浓的欣赏。
他看出来了,这个年轻人,是真正把脚踩在泥地里干事的人。
汇报结束,韩萧再次鞠躬。
“我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
短暂的沉默后,周毅副主任率先鼓起了掌。
哗啦啦——
掌声瞬间响彻整个会议室,热烈而持久。
那些白发苍苍的专家,看韩萧的眼神,像是在看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
“小伙子,你等一下。”王建民示意他先别走,然后转向周毅,“周主任,您看?”
周毅摆了摆手,脸上带着笑。
“还看什么?这么好的项目,这么接地气的思路,完全就是我们省里政策的完美实践范本!要是这样的项目我们都不支持,那我们发改委的牌子可以摘掉了!”
他一锤定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