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永乐皇帝北征时用过的“玄武龙纛”,黑缎旗面绣着龟蛇交缠的玄武纹,边缘的金线虽已在岁月中磨出细痕,在风中翻飞时仍泛着沉稳的光泽;另一面的五爪金龙鳞爪分明,龙睛用赤线绣就,仿佛正从旗面跃出,威风凛凛地俯瞰着奔腾的黄河水。
“这是爷爷的龙纛。”朱瞻基伸手抚过旗面,指尖触到一处细小的孔洞,仍能想见当年箭矢呼啸而来的凌厉。
随行的内侍捧着史册,轻声念道:“永乐十二年,帝亲率铁骑追阿鲁台至斡难河,龙纛在前,斩敌三千余”
话音未落,狂风骤然拔地而起。龙纛被风卷得猎猎作响,黑缎旗面在空中舒展又收紧,玄武纹上的金线在风中闪烁,龟蛇交缠的图案仿佛活了过来,像一条蜿蜒的黑龙盘旋起舞。阳光穿透旗面的孔洞,将龟蛇的影子投在南岸的沙坡上,竟化作一道十丈长的巨影,头尾相接,鳞爪分明,宛如真的玄武神兽降临人间。
“是太宗皇帝显灵了!”有个发须皆白的老军官突然跪倒在地,浑浊的眼睛里涌出泪水。他曾是永乐帝的亲卫,当年跟着大军追击元军残部,在斡难河畔见过这面龙纛在硝烟中飘扬。
此刻望着沙坡上的巨影,老人的呜咽声里混着哭腔:“当年陛下就是举着这面旗,追得胡虏丢盔弃甲,漠北的风沙都为咱们让路”
哭声像水波般在大营里扩散开来。英国公张辅走到旗杆下,抬头凝望着旗面的暗纹——那里不仅有斡难河的箭孔,还有永乐二十年忽兰忽失温之战时,火炮硝烟熏出的焦痕,在阳光下如星点闪烁。
这位跟着永乐帝五征漠北的老将,此刻像个孩童般哽咽:“陛下您看,咱们的兵还在,这旗也还在”
年轻的士兵们围在周围,听着前辈们讲述龙纛背后的故事:永乐八年的胪朐河,龙纛在冰面上竖起,明军踏着封冻的河面冲锋;永乐十四年的饮马河,龙纛插在敌军尸堆上,皇帝亲率近卫斩杀最后一名敌将
这些曾只在史册里见过的文字,此刻化作旗面上的伤痕、老卒们的泪光,触手可及。
士气在这种悲怆激昂的氛围中悄然升腾。朱瞻基站在龙纛下,看着老卒们含泪的眼睛,看着年轻士兵们燃烧的斗志,忽然懂得了父皇朱高炽的深意。
几日前,当朱高炽在紫禁城的旧物仓库里找到这面龙纛时,大臣们纷纷反对:“龙纛乃先帝遗物,擅动恐有逾矩。”
可皇帝却拍着案几说:“朕要的是胜仗,不是腐儒口中的规矩!”此刻,看着全军上下燃起的斗志,朱瞻基终于懂得,这面龙纛不仅是先帝的象征,更是一把点燃军心的火。
风渐渐平息,龙纛缓缓落下,沙坡上的巨影随之消散,但明军大营的气氛已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