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支朝廷精锐抵达西安时,朱仪征正在城头检查新砌的砖缝。一万五千明军甲胄鲜明,佛郎机炮在阳光下闪着冷光,为首的将领翻身下马,对着城头拱手:“太子殿下令,末将驰援西安!”
朱仪征望着远处扬起的烟尘,突然觉得浑身的力气都被抽干。他摆摆手,让亲兵扶自己下城,回到府里倒头就睡,连脱甲胄的力气都没有。这一觉,他睡了整整一天一夜,梦里全是渭水的浪涛和城头的“忠”字旗。
而渭水北岸的博罗纳哈勒,正忙着把抢来的粮草往宁夏西卫运。那个软骨头守将送来密信,说李贤的军队已逼近西卫,再不走就来不及了。可当他带着最后一批辎重准备动身时,突然看到南岸的明军开始北渡——甲胄精良的骑兵踩着浮桥冲锋,佛郎机炮的炮口对准了北岸的营垒,旗帜上的“明”字在风中猎猎作响。
“是明军主力!”博罗纳哈勒的瞳孔骤然收缩。他认得那些旗帜,那是朱瞻基亲率的京营精锐,士气如虹,与之前的乡勇截然不同。再看自己的部队,粮草见底,士兵们望着西安城头的火光直发怵,连最悍勇的亲卫都露出了怯色。
“撤!全军北撤!”博罗纳哈勒终于咬碎了牙。他知道,南下的梦彻底碎了,再不走,恐怕连北归的路都要被截断。瓦剌大军慌乱地收拾营帐,马蹄踏过丢弃的劫掠品,像条丧家之犬,沿着来时的路仓皇北逃。
渭水的波浪拍打着两岸,南岸的西安城渐渐恢复了生气,北岸的瓦剌营垒却空了。朱仪征站在城头,看着北撤的瓦剌人,忽然想起曹静的木像。他转身对身边的将领道:“告诉太子殿下,西安守住了。”
风穿过城垛,发出呜呜的声响,像在回应那些战死的魂灵。阳光洒在西安的街巷里,百姓们开始清扫战场,孩童们在空地上追逐嬉闹,仿佛那场惊心动魄的守城战,从未发生过。可每个人心里都清楚,是朱仪征的决心,是曹静的忠魂,是无数普通人的勇气,才让这座千年古城,在烽火中保住了尊严。
明军先锋营的大帐里,邓恒正对着地图沉思。这位邓愈的后人虽年轻,眉宇间却带着将门的锐利。细作刚从瓦剌营中传回密报,其中一句“博罗纳哈勒左肩有月牙形胎记”让他眼睛一亮——对付这种骄横的敌将,硬拼不如攻心。
“来人,取些木片来。”邓恒提笔蘸墨,用蒙语在木片上写下:“博罗纳哈勒浑身刀枪不入,唯左肩胎记是命门,中者立毙。”他故意将字迹写得潦草,像急着传递的密信,又让亲兵在木片边缘刻上瓦剌部落的狼头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