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想知道什么?”朱冶之问。
长华也不啰嗦,直接道:“我想知道‘卫水之变’的始末,为何会发生,都有谁参与?”
但见长华目光沉静,显然不是一时起意,他没多问,立时整理了下自己知道的信息,道:“神隐末年陛下登基,北盛发兵三十万南下欲攻大祁,宁朔将军尚毅卿率兵迎敌,将北盛军阻在荆襄以北。次年陛下登基,改元向朔,春日任命尚毅卿为北伐先锋军发兵反攻北盛,连战连捷,所向披靡,就在即将兵临盛京邺城之际,尚毅卿在卫水兵败被俘,所率五万先锋军全军覆没,这就是‘卫水之变’。现在所有的载录都说尚毅卿贪功冒进致使先锋军落入北盛的埋伏之中,突围失败以致全军覆没,尚毅卿贪生怕死被俘降敌,至今仍在北地做人走狗。”
这是大祁的耻辱,也是大祁军中最深的伤疤,哪怕过去了十几年,朱冶之仍觉心中沉痛。
片刻之后,他才道:“当时共同北伐的还有江夏王与现在的镇军将军何伯渊,分别为左右军,大将军何彦度坐镇中军,我伯父亦统军两万为策应,负责粮草押运的是永安长公主的驸马,当朝太傅谢珪。对了,还有义兴大长公主之子、琅琊王氏的王晔,此人便是如今有江左王之女信安郡主与尚夫人陆照蕴当时都在洛阳,尚毅卿兵败之后洛阳沦陷,两人皆死于乱军之中”
朱冶之说完沉默下来,长华也是皱眉不语,半晌才道:“尚毅卿在北伐之初可谓屡战屡胜,无一败绩,这样的人,怎么会在将要全胜之时失去耐心贪功冒进?”
易地而处,若长华在那个时刻,绝不会因一时心切而增加任何一丝失败的风险,她只会更加谨慎。
“所以,传闻尚毅卿被陷害,卫水五万英魂蒙冤的事,十二兄知道吗?”长华道。
朱冶之愣了愣,第一反应却是看向门外。
“卫水之变”已成定案,大公主这话便是在违抗皇命非议朝政,被那些御史听见不知要如何弹劾。
“十二兄放心,我这院子不许进人。而且,蹇三就在院外护卫。”
朱冶之却道:“隔墙有耳,公主还是小心一些。”
“是,”长华点头,仍旧追问:“十二兄听过这个传闻吗?”
朱冶之:“”
面对大公主那双清亮的双眸,他沉默片刻,点了点头。
“但皇上已经下了旨,五万前锋军也都给予了双倍的抚恤,这事,不要再说了。”
若可以,长华也不会翻这旧案。
她将昨夜万庆发现了血书的事说了,在朱冶之震惊的目光中道:“董掌事自缢显然是被迫,害我不成,未免我查出什么,她便要‘死无对证’。但她却又留了血书,这就是那背后之人还有谋求。黑衣人收走了血书,还放火烧了那间屋子,大约是想掩盖这血书并其上内容的存在,他不想让人翻这旧账。此人用意不知为何,他不想我知道,但十二兄,我不能当真不知道。”
长华叹了一口气,“多年前的那场战役与我本无关系,但为何揭出这一桩前尘的是我的女使?显然他们认为这件事与我有关系,我想知道,到底有什么关系。”
只有弄清楚了这个,长华才能知道董欣背后之人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也会知道黑衣人要掩盖的究竟是什么。
朱冶之却没立时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