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经历了承恩伯府的事情后,赵明月的性子收敛了不少,听不懂的功课,也知道在课后询问赵扶莹与孙淑。
孙淑看着跟变了一个人似的赵明月,眼中有着浓浓的疑惑与防备。
自她跟着先生入侯府,赵明月从未给过她好脸色,不是对着她颐指气使,就是用盛气凌人的语气跟她说话。
“大姑娘,二姑娘这是受什么刺激了吗?”孙淑趁着赵明月去官房的空隙,悄悄的询问赵扶莹。
赵扶莹看了一眼赵明月的位置,温和道:“她是出了一趟门,知道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是谁都会让着她,吃了亏,所以学乖了。”
孙淑一副了然的模样,赵明月从小养在府中,鲜少外出应酬,平日里接触的最多的就是府中的丫鬟婆子,而这些人都是竭尽所能的捧着她。
这使得赵扶莹目下无尘,眼中无人,此次跟着谢老夫人外出赴宴,一下子见识了诸多贵女千金,应是遭了为难,所以才收敛了性子。
孙淑是个心胸宽广的,见赵明月来请教问题,也并不为难,有问必答,渐渐地赵明月的功课跟了上来,待孙淑也愈发的亲密。
只不过,她对赵扶莹还是心有芥蒂,总觉得她之所以会被那些贵女欺负,全是因为赵扶莹的原因。
但是又记得赵扶莹不顾自身安危帮她的好,便扭扭捏捏的跟她相处,担心赵扶莹会记恨她。
当她发现赵扶莹待她一如既往,没有嘲讽,也没有打击,这才放下心中的芥蒂。
对于赵明月的变化,张氏根本不知道,翰哥儿染了风寒,反反复复的好不断根,张氏一心扑在照顾幼子上,根本没时间去管赵明月。
等到翰哥儿的病好了,又临近端午了,张氏腾出空来,去给老夫人请安,顺便问问端午的安排,竟发现赵明月规规矩矩的坐在一旁,请教赵扶莹功课。
“有什么事吗?”老夫人见她直愣愣的盯着赵明月瞧,当即问道。
“给老夫人请安,这不临近端午了吗?妾想问问老夫人是否有打算,妾好提前安排。”张氏说这话的时候,眼睛一直盯着赵明月。
这段时间,她忙着照顾翰哥儿,没有关注明月,她什么时候与赵扶莹这么要好了?
赵明月也发现了张氏,忙起身准备行礼,却被赵扶莹拉住:“先生教你的规矩,这么快就忘了?”
赵明月愣了一下,当即立住了身体,有些局促的看着张氏,在她看来,张氏是她的亲娘,但是却改变不了她是她父亲的妾这个事实。
她虽是庶女,却也是主子,她不能再跟以前一样,朝着她行礼了。
张氏也有些愣神,似乎没想到姐妹俩站在那里,静静的看着她,仿佛在等待什么。
老夫人见了,也没有说话,这府中还是要有个规矩的。
“茹夫人见了我们,为何不行礼?”赵扶莹温声询问道,说出的话如同尖刀刺入张氏的心脏,语气却温和的好似在说今日天气很好。
张氏不敢置信的盯着赵明月,那可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她一手养大的女儿,她怎么能站到敌人的阵营里去?
张氏看了看老夫人,又看了看赵扶莹,终究将涌到喉咙的腥甜咽了下去。
“大姑娘,二姑娘。”
赵扶莹微笑点头示意,然后拉着赵明月继续做功课,赵明月明显有些心不在焉,她都忘记了有多久的时间不曾见过张氏了。
“今年端午有赛龙舟,各家应该都会去看,届时,让几个孩子也出去玩耍玩耍。”老夫人不疾不徐的说道。
“但是各家的节礼不要忘了准备,根据去年的标准来吧,提前将节礼送过去。”
“老夫人放心,届时我一定看好几个孩子”
“你就不用去了,还是留在府中,照看好翰哥儿吧,翰哥儿的病才好,离不得你,扶莹跟明月年岁也不小了,明华也是个懂事的,让他们自己外出玩耍吧。”
“老夫人,这不妥当吧。”张氏不放心的说道,都是十几岁的孩子,若是没人看着,出了事可如何是好?
“有何不妥当的?”老夫人反问道,“她们已经十三了,再过两年就及笄了,到时候说了婆家,嫁了人,难不成你也要跟着嫁过去,替她们打理内外事宜?”
“端午河边人多,若是不小心落了水”
“有丫鬟婆子跟着,有什么不放心的?”老夫人最是看不惯张氏什么事都替孩子包办了,以至于出了门,什么都不会,被人欺负了都不知道还手!
“毕竟还是我”
“好了,此事就这么决定了,你回去照顾翰哥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