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平道:“不是养蜂!
今后可以养蜂。
现在,我说的是野蜜蜂!”
“咱们村前村后,山上田里,到处都是蜜蜂。
有蜜蜂就有蜂蜜。
供销社收购价,1-15元一斤。我可以2块钱以上收购!”
蜂蜜是辛苦钱。
陈安平没必要亲自去采。
家族的人上山采集,交给陈安平销售。家族兄弟赚辛苦钱,陈安平赚差价,大家都有利可图,关系也会更亲密。
“咱们队的范围,有多少窝蜜蜂?”
陈安平给他们算着账:“不说多了,最少50窝蜜蜂吧?
我们这座鹰嘴峰,面向我们这一片,十几个生产队,500窝蜜蜂有吧?
环着鹰嘴峰,有四个大队,二三十个生产队,1000窝蜜蜂不算多吧?
一窝蜜蜂年产5斤蜜,一年总共5000斤蜜,这不就是一万块钱?”
咝!
听到陈安平算的账,队长陈福康、堂哥陈安波,以及后来赶来的陈母、爷爷、大伯、老四陈安军、侄儿陈宁远。
全都吸了一口凉气。
全生产队总产值,也才五六千块钱。
搞野蜂蜜,比大家拼死拼活忙一年还赚钱?
“你们不要想太好!”
爷爷抽着烟袋,泼冷水道:“安平娃说的是整个鹰嘴蜂,二三十个生产队!
环着鹰嘴峰走一圈,你们知道有多远吗?
上山下山,最少100里!
漫山遍野跑遍,腿都得跑细,还有毒蛇、毒虫、林子、悬崖,没那么容易!”
众人这才脑子清醒点。
刚才被一万块钱的数字吓到了。
比如5里之外的陈母娘家,也是环鹰嘴峰的村子,人家村里,能让你去割蜜吗?
被人家发现,狗脑子都给你打出来。
只能自己队里的地盘,或者鹰嘴峰的半山以上,偷偷采割。
这么一算,产值最多三分之一。
实际上,因为找蜂难、采割难,还得打个对折。
年产一千多块钱,还是很诱人啊!
众人眼里,重新露出光彩,亮晶晶地盯着陈安平。
队长陈福康沉吟道:“安平说的野蜂,确实是个好主意,我们以前都没留心,其实也是因为赚不到钱。
第一,野蜂窝太难找!不是巧合碰到,找不到蜂窝。
第二,我们也不会割蜂蜜!有时候发现蜂窝,也只能叫别人割。
第三,割了蜂蜜,蜜蜂就跑了。只能割一次,没什么搞头。”
众人纷纷点头。
村里也有人割过蜂蜜,但是没人靠这个赚钱,因为没搞头。
陈安平笑道:“这些不难,都有技术解决。
找蜂割蜂,我可以教你们。
至于蜜蜂跑,那是下手太狠,把蜂巢割绝了!只要下手轻,留下三分之一的蜂巢,别惊动蜂王,蜜蜂就不会跑!
相反,还可以放置诱蜂桶,分出更多的蜜蜂!”
“我要学!
哥,能教我吗?”
老二陈安兴举着手,激动大叫。
陈安平见了这货,摇头苦笑。
老二这货是个好受苦人,死要钱,干活不要命。
过几年,他招工进了煤矿,成了国家工人。
老二退休回来,拿着退休工资,还玩命干活,把一片山都砍光了
得了癌症,做完手术没半年,就闲不住干活。每天半夜两三点,挑一担菜走15里山路,进城去卖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