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忙开口撇清关系:
“诸位同窗,还请听我一眼,我是卢璘大伯没错,可卢璘打小就卖到柳府去了,跟我确实没什么关系!”
“除了卢璘学问启蒙是我的影响,这次疑是舞弊和我半点关系都没有。”
“这次的事,与我无关,我我这次都没下场考试!”
大伯心里憋屈得快要吐血了,真就不该来凑这个热闹,如今被当众认出是卢璘的亲戚,简直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余程友闻言眼中精光一闪,立刻追问:
“这么说,你敢确定,他就是舞弊了?”
大伯也藏了个心眼,话不敢说死,刚才都比较谨慎用了疑是二字。
“此事内情,我半点不知,不过确实存在诸多疑点”
大伯话音刚落,旁边立刻有认识他的清河学子高声解释道。
“诸位有所不知,此人我认识,乃是出了名的老童生,考了几十年连院试都没过,他能教出十二岁的案首?”
“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而且就他自己都觉得是舞弊,此事再无疑虑。”
此言一出,众学子心中最后一丝疑虑也没了。
这是彻底安心了。
孙行之也清楚火候到了,他深吸一口气,不再犹豫,排开众人,大步流星地走到了那面巨大的登闻鼓前。
双手握住了那根沉重的鼓槌。
上百道目光,齐刷刷地汇聚在他的身上。
孙行之高高举起鼓槌,用尽全身力气,猛地砸下。
咚!
一声沉闷悠远的鼓声,轰然响起。
圣院内
魏长青看着放下了手中的密报,眉头紧锁。
这是前几日把佛门之事汇报上去后得到的密报,来自于内阁。
事情远比自己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这才两天的时间,就已经从清河一县之地,蔓延到了临安府。
长此以往,难不成会波及整个江南道?
这可是能动摇大夏的文道根基大事。
可朝堂上的又是怎么回复的,四个字:静观其变。
魏长青无奈摇头,心里默默叹气。
佛门卷土重来,其势汹汹,可朝堂之上却只顾得党同伐异,倾轧不休。
连一个行之有效的应对之策都拿不出。
还是说读书人高高在上久了,骨子里瞧不上佛门。
不管是哪种,都透着一股腐朽的气息。
看似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实则早已是暗流涌动。
就连这远离京城的临安府,也并非一块清净之地。
魏长青只觉得一阵心累。
正准备更衣休息,耳边突然传来咚的一声鼓响。
“登闻鼓响?又有何事?”魏长青下意识的皱眉。
“福伯。”
门外,老管家福伯快步走了进来,躬身行礼。
“老爷。”
“何人鸣鼓,所为何事。”
“回老爷,是清河县的一众学子,联名上访,状告状告此次县试,存在舞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