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户沉吟片刻,对身旁的副手低声吩咐。
“派人快马通知都指挥使大人,还有布政使大人。”
“就说清河县学子,因科举之事,集体来府城申冤。”
副手领命而去。
千户这才对着城下挥了挥手。
“开门,放他们进来。”
“派一队人跟着,别让他们在城中闹事。”
巨大的城门再次开启,学子们长舒一口气,鱼贯而入。
他们没有在城中多做停留,径直朝着城北方向走去。
大夏朝以北为尊。
无论是京城还是各府州县,圣院的位置,永远都在城池的最北方。
那里是文脉汇聚之地,也是读书人心中最神圣的殿堂。
学子们此行的目标很明确。
他们要找的,是这江南道内,真正能一言九鼎的人物。
临安府的权力架构,与前世略有不同,文官的地位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此地名义上的最高长官,是布政使,掌管一省民政、财政。
另有按察使,负责刑狱、监察。
都指挥使,统领一省卫所,掌管军务。
但这三位,在品级上,都要比主管一省文教、科举的学政,低上半级。
尤其是在江南这种文风鼎盛之地,学政的权柄更是大得惊人。
都指挥使司虽名义上统领军队,却处处受到学政的制约,连军饷的发放,都要看学政的脸色。
类似于前世的北宋,以文御武,但文官的权利比北宋更大。
因为,读书人是切切实实掌握着超凡伟力。
第一次来临安府的卢璘也有些好奇,他走在队伍的最后方,神色平静地打量着这座繁华的府城。
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即便是傍晚,仍旧是灯火通明,行人如织,叫卖声、车马声不绝于耳,一派盛世景象。
果然是江南道首府。
相比于卢璘的好奇,少爷却没半分兴趣。
他不是第一次来临安府。
这会的少爷还惦记着自己下注的那一千五百两。
“哎,开盘口那小子,趁乱跑了。”
“我那一千五百两,怕是打了水漂了。”
卢璘闻言,倒是不怎么在意。
“跑不了。”
“只要是清河县的人,还怕找不到?”
“我告诉你,他应该和县教谕有点关系,到时候你顺着这个关系去查”
说这话的时候,卢璘压低了声音,毕竟县尊和教谕就在两人前头,自己还怂恿少爷去要钱,有些不妥。
可少爷在路上和卢璘说了,这一千五百两有自己的一半。
少爷闻言,眼前一亮,还得是璘哥儿啊,连对方什么路数都知道了。
他笑着凑到卢璘身边,压低了声音。
“那行,等这事了了,咱们手上有钱了,先不急着回去。”
“就在这临安府好好耍耍,你好不容易来一次。”
“到时候,本少爷带你去见见世面。”
卢璘闻言,有些疑惑地打量着少爷。
见见世面?
见什么世面?
少爷该不会是背着自己,偷偷见识过什么花花世界了吧?
什么时候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