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县太爷才回过神,摇头叹气:
“我辈读书人,向来只知‘入则孝,出则悌’是圣贤之道”
“可今日才知,今日方知”
“原来‘孝悌’只是,而非终点!”
天下读书人,皓首穷经,所求为何。
无非是做个品行端正的君子,光耀门楣,福泽乡里。
做好孝悌,便是君子。
这是千百年来,所有读书人根深蒂固的认知。
可这篇文章的最后一句,却像一道撕裂黑暗的闪电,照亮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
它将个人的德行修养修身,与家族的兴旺齐家,再推向国家的治理治国,最终指向苍生的安宁平天下。
这不是空泛的道德说教。
而是一条清晰无比,层层递进,通往圣贤之境的通天大道。
为天下所有读书人,指明了毕生奋斗的方向。
这是为读书人立道啊!
不远处,崔皓的目光越发疑惑,县太爷与主考官的表情就像话剧一样在他面前生动表演。
从欣赏到赞叹到失神再到震撼。
最后是一种朝圣般的敬畏。
两人的反应,比看他的文章时给出的反应要强烈百倍,千倍。
究竟是什么样的文章,能让两位主事官,失态至此。
能表现出朝圣般的谦卑。
就在这时,主考官教谕终于回过神来。
他盯着那张考卷,又看了看眼前的卢璘,嘴巴一阵哆嗦,最后口中吐出三个字。
“传天下。”
“传天下??”
崔皓闻言愣在了原地。
他出身博陵崔氏,自幼饱读诗书,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三个字的分量。
大夏文道,文章诗作,自有评级。
出县,可令一县文人争相传阅。
达府,能使一府之地文气共鸣。
鸣州,则声动一州,可入州学典藏。
再往上,便是镇国与传天下。
镇国之作,可安邦定国,稳固国运,百年难得一见。
而传天下,则意味着这篇文章,将不再仅仅是一篇文章。
它将被自动刻入文庙,录入圣院最高层的传世阁,蕴含文道真意,跨越时代,供大夏王朝乃至后世万代所有读书人修习参悟。
这,是真正的经典。
是足以与圣贤比肩的立道之言。
崔皓愣在了原地,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竟然会亲眼见证一篇传天下级别的文章诞生。
还是在清河县这种小地方的童生试上。
卢璘也有些意外。
他知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套理论在前世儒家思想中的分量,可没想到在这个世界,威力竟恐怖如斯。
他本以为,最多也就是一篇鸣州之作。
看来自己还是低估了这方世界对文道至理的渴求。
县太爷终于从那种被大道灌顶的震撼中回过神来,他看向卢璘的眼神,已经彻底变了。
那不再是看一个晚辈,一个考生。
那是在看一座行走的文道丰碑,一个未来的文坛巨擘。
他脸上挤出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搓着手,厚着脸皮,凑了上来。
“卢卢小友。”县太爷的声音都有些发颤,极尽谄媚。
“此等传天下之作,乃是文曲星降世,圣人显灵啊!”
“本官本官斗胆,想替这清河县数十万百姓,替这天下亿万读书人,向小友求一个恩典。”
主考官教谕一听这话,心里顿时咯噔一下,暗道不好。
这老匹夫,脸皮怎么这么厚。
果然,县太爷一躬到底,姿态放得极低。
“不知小友可否将此文章原稿,割爱与本官?”
“本官愿以愿以”
县太爷突然卡壳了,发现自己搜刮遍了脑海,也想不出有什么东西,能与一篇传天下文章的原稿相提并论。
但话到这里,也只能硬着头皮解释道:“小友放心,传天下之作,圣院的传世阁自有文道法则将其拓印,供天下人参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