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子里,没有一克环保试剂。装满的,是数千瓶“东方神韵”香水,和上万套“未来美妆”的精华液套装。
这些在华夏国内已经卖到脱销的抢手货,即将作为敲开红色帝国大门的“糖衣炮弹”,踏上它们的征程。
飞机巨大的引擎开始轰鸣,缓缓滑向跑道。
透过舷窗,陈昂看着下方越来越小的土地,目光深邃。
他知道,此行绝不会一帆风顺。八十年代的苏联,是一个矛盾、混乱而又危险的集合体。那里有世界上最顶尖的科学家,也有最僵化的官僚;有最强大的武力,也有最匮乏的物资。
他们这支小小的“代表团”,就像是闯入巨人国的三只蚂蚁,稍有不慎,就可能被碾得粉身碎骨。
但他的心中,没有畏惧,只有期待。
因为他知道,在那片冰冷的土地上,在那座即将崩塌的科技宝库里,埋藏着太多太多能够让华夏工业提前崛起二十年的“神剑”与“铠甲”。
而他,就是那个带着藏宝图的寻宝人。
飞机刺破云层,向着北方的苍穹飞去。
莫斯科,我们来了。
莫斯科,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
当伊尔62客机沉重的机轮接触到跑道,发出一声绵长的嘶鸣时,方华仁下意识地抓紧了扶手。他透过舷窗向外望去,天空是铅灰色的,看不到一丝阳光,广袤的停机坪上,停放着一排排涂着红色五角星和cp字样的飞机,它们像一群沉默的钢铁巨兽,在阴冷的天气里散发着森然的气息。
这就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一个在他们这代人心中,既是“老大哥”,又是“修正主义”,情感复杂到难以言喻的国度。
与国内南方那种热火朝天、万物生长的蓬勃景象不同,莫斯科的空气里,似乎都弥漫着一种凝滞而沉重的味道。宏伟的建筑,宽阔的街道,无不彰显着一个超级大国昔日的荣光。但街上行人的表情,大多是严肃而麻木的,商店橱窗里的商品稀稀拉拉,色彩单调,队伍排得很长,人们的衣着干净却款式老旧。
这是一个巨人,一个肌肉依然强壮,但血液循环已经开始出现问题的巨人。陈昂在心里默默地给出了评价。
前来接机的是苏联国家环保委员会的一位副处长,名叫安德烈·彼得罗夫。一个典型的苏联中层官员,年近五十,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穿着一身熨烫平整的深色西装,表情严肃,不苟言笑。
“欢迎你们,来自华夏的同志们。”彼得罗夫的欢迎词,就像教科书一样标准,握手时力道十足,但眼神里却带着一丝审视和疏离。
孙建业立刻挂上了他那招牌式的、能融化冰山的笑容,热情地握住对方的手:“彼得罗夫同志,见到您太高兴了!我们可是盼着这一天很久了!早就听说苏联的环保技术,尤其是重工业污染治理,是世界顶尖水平,我们这次来,就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取真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