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看赵爱华,也没有看那些面带抵触的老主任,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孙建业。
“老孙,我问你个问题。”
孙建业猛地一激灵,赶紧站直了身体:“老板,您说。”
“咱们厂,以前效益最好的时候,一个一级钳工,一个月能拿多少钱?”
孙建业想了想,报出一个数字:“各种补贴都算上,顶天了,九十二块五。”
“那效益最差的时候呢?”
孙建业的脸垮了下来,声音也低了八度:“厂里发不出工资,只能发点农具抵账,一个月也就三十来块钱的生活费。”
陈昂点了点头,目光扫过全场,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进每个人的耳朵里:“看到了吗?这就是问题所在。在过去的体系里,你干得再好,你的收入有天花板;厂子干得再差,你也能混口饭吃。这不叫铁饭碗,这叫大锅饭。”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一支红色的记号笔。
“大锅饭,只能保证我们不被饿死,但永远不可能让我们吃饱,更别说吃好。”他用笔尖重重地点了点赵爱华画出的那张全国地图,“而现在,赵总为我们铺开了一张足够大的桌子,上面摆满了山珍海味。但这张桌子,不是白给我们吃的。”
他的话锋一转,变得锐利起来:“我不管什么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我只认一个道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他转身面对着那位老主任,眼神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你觉得提成是剥削?那我告诉你,未来科技的提成,上不封顶!一个优秀的销售员,一个月赚的钱,可能比我这个董事长还多!你觉得末位淘汰是残忍?那我告诉你,被淘汰的员工,只要他愿意学,集团可以出钱让他去培训,学技术,学管理,给他转岗的机会!我们淘汰的是不思进取的岗位,不是我们朝夕相处的工友!”
“我们未来科技,要打造的不是一个养老的‘单位’,而是一个能让所有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能共同分享胜利果实的‘平台’!”
陈昂的声音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像一颗子弹,击碎了众人心中固有的那堵墙。
那位老主任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发现自己一个字也说不出来。他看到陈昂的眼睛里,没有冰冷的资本逻辑,而是一种更炽热的东西——希望。
“我宣布,”陈昂的声音再次响起,“从下个月开始,集团内部成立‘金点子’奖。任何员工,无论岗位,只要能提出对生产、技术、管理、销售有益的改进建议,一经采纳,最低奖励五百元,最高一万元!”
“嘶——”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一万元!在这个人均工资几十块的年代,这笔钱足以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
孙建业的眼睛瞬间就红了,他仿佛看到无数张百元大钞在自己眼前飘。
陈昂看着众人那副被震惊到失语的表情,满意地笑了笑。他知道,思想的坚冰,已经开始融化。他要做的,就是再添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