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皇弟只想摆烂,女帝姐姐偷听后杀疯了 > 第27章  以工代赈,变害为利

“这篇文章……”一位考官皱着眉头,“通篇都在谈什么水利、漕运,言辞犀利,甚至有些地方,暗指朝中政策失当。这……这与考题‘论君臣之道’,是不是有些偏离了?”
王正拿过卷子,草草看了两眼,便冷哼一声:“哗众取宠之辈!文章之道,在于中正平和,他却如此偏激,可见其心术不正。此等狂生,断不可取!”
他拿起朱笔,在卷子的末尾,大笔一挥,批了两个字:下下。
然后,顺手便将卷子,扔进了墙角一个装满了废弃草稿的竹筐里。
做完这一切,他和其他几位考官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他们整理出十份最优等的卷子,以林玉轩为首,连夜送往了皇宫,请陛下御览。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等着他们。
当晚,楚云曦在御书房,召见了丞相李纲、几位内阁大学士,以及主考官王正等人。美其名曰,要与诸位爱卿,一同品评本届春闱的佳作,以示恩宠。
李纲捋着胡须,老怀甚慰。他知道,这是女帝在向他示好,也是他那宝贝孙子,一步登天的开始。
王正更是满面红光,觉得自己这次差事办得滴水不漏,回去之后,定能再升一级。
楚云曦面带微笑,让他们将前十名的卷子,一一诵读。
一篇篇华美的文章读下来,众人皆是点头称赞。尤其是读到林玉轩那篇时,李纲的脸上,已经笑开了花。
等所有文章都读完,楚云曦却放下了手中的茶杯,发出“叮”的一声轻响。
书房内瞬间安静下来。
“文章都很好。”楚云曦的语气很平淡,听不出喜怒,“只是……朕有些好奇。”
她环视了一圈众人,目光最后落在了主考官王正的脸上。
“朕听闻,此次举子中,有一篇关于南方水利改革的策论,见解独到,堪称经世之文。不知为何,这前十名的卷子里,朕……怎么没有看到啊?”
王正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了。
丞相李纲端着茶杯的手,也猛地一抖,滚烫的茶水洒了出来,他却仿佛毫无知觉。
整个御书房的空气,在这一瞬间,仿佛凝固了。
王正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冷汗,他强作镇定,躬身道:“陛下……陛下恕罪。此次阅卷,卷帙浩繁,臣等或有疏漏。不知……不知陛下所说的是哪位举子的文章?”
楚云笑了。
那笑容,在烛光下,显得格外冰冷。
“朕也不知道他的名字。”
她靠在椅背上,凤眸微微眯起,一字一句地说道:
“朕只知道,他的文章里,有八个字。”
“以工代赈,变害为利。”
“王大人,”她盯着他,声音轻得像一片羽毛,却重如泰山,“你现在,就去把这份卷子,给朕找出来。”
御书房内,死一般的寂静。
“以工代赈,变害为利。”
这八个字,如同一道道惊雷,在王正和李纲的耳边炸响。
王正的脸色,从僵硬变成了惨白,最后化为一片死灰。他怎么也想不通,那份被他亲手扔进废纸筐的卷子,里面的内容,远在深宫的陛下,是如何一字不差地知晓的?
难道……难道这贡院之中,有陛下的眼线?
不可能!阅卷之事,全程封闭,参与的都是自己人,绝无外人能窥探分毫。
冷汗,顺着他的鬓角,一滴滴滑落,浸湿了官服的领口。
“怎么?王大人找不到吗?”楚云曦的声音依旧平淡,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压迫感,“还是说,王大人觉得,是朕在无中生有?”
“臣……臣不敢!”王正“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身体抖如筛糠,“臣……臣这就去找!这就去找!”
他连滚带爬地跑出了御书房,身后几名同考官也面如土色,跟着跪了一地,连头都不敢抬。
丞相李纲站在原地,手脚冰凉。他那张一向古井无波的老脸,此刻再也绷不住了,肌肉微微抽搐着。他知道,今晚的事情,绝不简单。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御览,而是一场早就设计好的鸿门宴!
他猛地抬头,看向高坐在上的女帝。
楚云曦也在看着他,眼神平静无波,嘴角却噙着一抹若有若无的笑意。那笑容,在李纲看来,充满了嘲讽和戏谑。
一个时辰后,王正回来了。
他像是被抽干了精气神,捧着一份满是褶皱的卷子,跪在地上,几乎是匍匐着前进。
“陛……陛下……找到了……在……在废弃的草稿中……找到了……”他声音嘶哑,充满了绝望,“是臣等……是臣等有眼无珠,将此等明珠,误认为……鱼目。”
“哦?是吗?”楚云曦没有去看他,而是对王德使了个眼色。
王德上前,将那份“失而复得”的卷子呈了上来。
楚云曦展开卷子,上面用朱笔批的“下下”两个字,刺眼无比。她仿佛没看见,只是将卷子递给旁边的一位内阁大学士。
“念。”
大学士战战兢兢地接过卷子,朗声诵读起来。
文章的开头,平平无奇,但越到后面,越是惊心动魄。从分析历代治水之弊,到提出“以工代赈”的具体方案,再到规划漕运新航道,最后,甚至构想出“变水患为水利”的宏大蓝图。
一环扣一环,逻辑缜密,数据详实,仿佛不是一篇策论,而是一份已经可以立刻执行的国策。
整个御书房,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被这篇文章展现出的格局和才华,深深震撼了。
读完之后,大学士的手都在抖。他看向李纲,又看向地上跪着的王正,眼神里充满了鄙夷和愤怒。
将这样的经世之文,评为“下下”,还扔进废纸堆?
这不是有眼无珠,这是丧心病狂!是嫉贤妒能!是祸国殃民!
楚云曦的目光,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众爱卿,觉得此文如何?”
无人敢言。
“与方才那篇状元之选相比,又如何?”
这一下,更是如同一个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了李纲和王正的脸上。
林玉轩那篇通篇阿谀奉承的酸文,跟眼前这份气魄雄浑的国策相比,简直就是萤火与皓月,不,连萤火都算不上,顶多算个屁。
“来人,”楚云曦的声音冷了下来,“传林玉轩,韩世麟,上殿。”
半个时辰后,两个年轻人被带到了御书房。
林玉轩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以为是陛下要提前恩赏,脸上满是得意。而韩世麟,则是一脸的茫然和惶恐。
“林玉轩,”楚云曦看着他,“你那篇《君臣之道》,写得很好。你且说说,你对‘道’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