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辰,青云观就在主峰山顶,从这里上去,大约还要走半个多小时的山路。”李如雪指着前方蜿蜒向上的石阶说道。
两人下了车,沿着青石山道拾级而上。山道两旁,松柏挺立,翠竹成荫,偶尔可见几座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点缀在山林之间,更添几分雅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松香和泥土的芬芳,令人心旷神怡。
越往上走,山间云雾越浓,四周也越发寂静,只剩下风吹林叶的沙沙声和两人轻微的脚步声。那股若有若无的灵气,也变得更加清晰可感。
终于,在穿过一片茂密的竹林后,一座古朴而庄严的道观,出现在了两人眼前。
道观依山而建,青瓦红墙,飞檐斗拱,历经岁月沧桑,却依旧透着一股庄严肃穆之气。观门之上,悬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巨大匾额,上书“青云古观”四个龙飞凤舞的大字,笔力遒劲,隐隐透着一股道韵天成的意境。观门两侧,则是一副楹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观门前,香烟袅袅,却并不见喧嚣的香客,只有几位身着青色道袍,手持拂尘的小道童,在默默地清扫着庭院中的落叶,神态宁静而专注。
整个青云观,都笼罩在一股清幽、祥和、与世隔绝的氛围之中,仿佛独立于尘世之外的一方净土。
“好一处清修之地。”苏辰看着眼前的道观,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此地的灵气虽然依旧算不上浓郁,但却异常纯净,没有丝毫杂质,显然是经过了长年累月的蕴养和守护。
李如雪也是第一次来到这青云观深处,被眼前这股宁静祥和的氛围所感染,心中的浮躁之气也消散了不少。
两人走到观门前,一位正在扫地的小道童见有客至,连忙放下扫帚,上前稽首行礼:“两位居士,福生无量天尊。不知来我青云观,有何贵干?”
这小道童约莫十二三岁年纪,眉清目秀,眼神清澈,虽然年纪不大,但举止沉稳有度,颇有几分道家风范。
苏辰微微颔首,稽首回礼:“福生无量天尊。贫道苏辰,携友前来,欲求见贵观观主清风道长,还望小道长通传一声。”他自称“贫道”,并非托大,而是修罗医尊的传承中,亦有道家渊源,此刻面对真正的道门中人,以此自称,也算是一种尊重。
小道童闻言,仔细打量了苏辰一眼,见他虽然年轻,但气度沉稳,眼神深邃,不像寻常访客,便道:“苏道长请稍候,弟子这便去通禀师祖。”说罢,便转身匆匆向观内行去。
不多时,那小道童便返回,身后还跟着一位年约四旬,面容清癯,身着八卦道袍,手持拂尘的中年道人。这道人目光锐利,太阳穴微微鼓起,行走之间气息绵长,显然是一位内家高手。
“贫道知客道人明尘,见过苏道长,李居士。”中年道人稽首行礼,目光在苏辰和李如雪身上不着痕迹地扫过,当触及苏辰那深不见底的眼神时,心中微微一凛,“家师清风道长正在静修,不便见客。不知两位寻访家师,所为何事?若非要事,可与贫道分说,贫道或可代为转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