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府的早梅开了,雪中红梅,煞是喜人。
于氏懒得去前厅和那些夫人们凑热闹,带着贴身丫鬟自在院中闲逛。
“夫人,这青家小姐生得不错。”丫鬟子沐轻轻扶着自家夫人。
于氏却有些迟疑。
“婆母将她夸得天上少有,我却觉得言过其实。”她目光淡淡掠过不远处正与杨氏攀谈的杨苒苒,“我瞧着有股小家子气,不够爽朗大方。”
子沐安慰于氏:“许是刚归家,还不习惯京中的大场面。”
“是吗?那怎入了顺怡皇后的眼?”于氏面露不解,遂又轻轻叹了口气,“婚姻大事,终究要看阿然心意。他那跳脱性子,怕是与我不谋而合,未必中意这般扭捏作态。”
娇俏有余,端方不足。
“婆母怕是要失望了。”
主仆二人信步而行,没要青家丫鬟带路,不知不觉间竟越走越僻静,周遭竟不见一个仆妇。
又走了一会儿,只见不远处有一院落,其间竹影婆娑,颇有雅致。
时辰尚早,于氏便想过去瞧瞧,寻人问问路。
还未走近,正巧院门开了。
竹影摇曳间,药香隐隐。一素衣少女独坐院中,手持书卷。她肌肤莹白如玉,十七八岁的年纪,眉目间流转着一份超乎年岁的宁静淡远。
玉兰含苞,树下人素净清雅,恍若画中仙。
“这是何人?”于氏素喜丹青,见此景不由心生欣赏。
子沐也不知,只能猜测:“听闻青家有位前来投奔的表小姐,许就是这位。”
“表小姐?”于氏惋惜道,“倒比那嫡小姐更出尘,可惜没托生个好娘家。”
子沐自是附和,“不是说杨夫人极喜爱这位表小姐吗?怎么今日这样的场合,也不让她去露露脸?”
“到底不是亲生的。”于氏了然低语,调转了步子,“走吧,莫扰了这份清静。我们原路返回便是。”
正厅内宾客满座,其乐融融。
青璞瑜拜见过众夫人,便去外院招呼男宾。
“青小公子少年持重,前途无量啊。”一位夫人赞道,引来一片附和。
上首的安老太太含笑点头:“老身有福,孙辈皆好。出息与否尚在其次,持身清正果毅,方是我青家家风。”
这位随夫征战沙场的一品诰命难得露面,众夫人对她都是尊重有加。
听安老太太这么一提,众人又把青慈阳拿出来夸了一遍。
“听闻青小姐归府那日救驾有功,深得皇后娘娘青眼,浴佛节亦随驾同行呢。”
一些家世较低的夫人们无法参加浴佛节,自是不知晓这件事。
那些有身份有人脉的夫人,虽没亲自到场一见,但还是听到了些风声。
“何止,”有消息灵通的夫人压低声音,“听说还替娘娘查清了节上变故”
安老太太立刻轻咳一声打断:“小女儿家略尽本分罢了,不足挂齿。”
这件事涉及颇深,怕被有心者利用,安老太太点到即止。
再者说顺怡皇后也将受伤之事瞒得很好,自然是不愿让外人知晓其中细节的。
众人虽意犹未尽,却已将青慈阳捧至话题中心,
杨氏和杨苒苒被完全冷落在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