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一位问津的客人,顾晚舟热情地介绍:“是的,客人口述,我执笔,一页纸只收一文钱。”
庞绥安来了兴致:“你读过书?”
顾晚舟点头:“读了十年。”
“可有功名在身呐?”
顾晚舟脸颊泛红,羞愧地摇头:“没有。”
“下个月不是要考试吗?”庞绥安问:“怎么不在家准备下个月的考试呢?”
哪个读书人不想考取功名啊,不在家看书,跑出来做生意,这可不是明智之举。
顾晚舟作了个揖,苦笑着掩饰自己的尴尬和羞愧:“我已经被书院开除了,没有推介信,不能科举。”
“哦?”庞绥安望着少年,从他的眼神里,看出了他的难过:“你帮我写一封家书吧。”
这孩子,挺诚实。
少年眼中迸发出夺目的光来,“哎,好。”
庞绥安口述,顾晚舟执笔。
“母亲大人亲启”
写下第一个字,庞绥安看了一眼,点了点头。
执笔有力、运笔流畅、铁画银钩。
写得一手好字,还是读书人最喜欢的馆阁体,用来写八股文最是不错。
可惜了。
被书院开除,看来是犯了大错。
看着清秀文弱的,也不知道在书院里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
写到儿子敬上,顾晚舟这才放笔,吹了吹上头的墨汁,待干了之后这才呈给庞绥安。
庞绥安一目十行,满意地点头:“写得很不错。”
他给了两文钱,顾晚舟双手接过,虔诚地鞠躬:“谢谢您。”
庞绥安将信收好,又对顾青萝打了个招呼:“小姑娘,明日我还来哈。”
顾青萝也跟他招招手:“好哇。”
庞绥安双手负在身后,迈着干练的步伐,美滋滋地走了。
顾青萝一边包饺子一边抬头看了一眼。
那老者矍铄的背影,莫名觉得有些熟悉,像是昨日那位老乞丐。
她摇摇头,又觉得自己想多了。
一连好几日,庞绥安都到饺子摊上吃饺子。
多接触了几次之后,庞绥安发现这几个孩子,个个都是纯善之人,就连那傻大个顾四,也有一颗柔软细腻的心。
这么听话懂事的孩子,怎么就被书院给开除了呢?
庞绥安一边咬着饺子,一边看顾晚舟给客人代写书信。
代写书信的是个头发花白颤颤巍巍的老妇人,是给她远在边关打仗十多年没有回家的儿子写的。
说一句就嚎一嗓子,磨磨蹭蹭,花了小半个时辰。
顾晚舟也不急也不烦,收钱就离开,不收钱就坐在老人家对面,耐心地安慰着,半点不见浮躁和不耐烦。
哪怕最后那老妇人掏出一文钱,都被顾晚舟给推了回去,不仅如此,他还给老妇人装了十个饺子。
庞绥安:“”
老孟是怎么回事?
这孩子看着就不是大奸大恶的人,在书院里究竟犯了什么事,竟然要把人家开除!
下个月就要考试了,这个节骨眼上开除,这孩子是犯了天条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