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设‘讨贼都督府’,由朝中德高望重之臣主理,统合各部兵马,共讨国贼!”
“待到国贼授首,河清海晏之日,再行论功行赏不迟!”
“如此,方能团结一心,共赴国难!”
“否则,董卓未灭,我等已自乱阵脚,大汉江山,危矣!”
一番话,掷地有声,正气凛然。
王允等一众老臣,听得是热泪盈眶,纷纷出列附议:“郭谏议所言极是!请陛下圣裁!”
御座上的刘辩,哪里懂这些。
他只看到下面那个最凶的郭叔叔说完了话,而王太傅他们都同意了,便连忙点头如捣蒜:“准准奏!就依郭爱卿所言!”
未央宫的一场朝会,如同一块巨石砸入名为洛阳的池塘,激起的涟漪,正以惊人的速度扩散到全城每一个角落。
朝会结束不到一个时辰,整个洛阳城都“活”了过来。
街头巷尾的酒肆茶楼里,说书先生的惊堂木拍得啪啪作响,唾沫横飞。
“诸位看官,要说今天下第一奇闻,当属咱们这位新晋的‘铁嘴谏议’,郭独射郭大人!”
“话说那未央宫大殿之上,袁绍袁术兄弟居功自傲,丁原刺史虎视眈眈,那场面,是剑拔弩张啊!”
“就在这时!郭谏议挺身而出,先指着袁术的鼻子,骂他火烧宫门,是断我大汉文脉,堪比暴秦焚书坑儒!”
“骂的那袁术是面如猪肝,浑身发抖!”
“再转头,对着那四世三公的袁本初,说他沽名钓誉,鼠目寸光!”
“最后,连那手握并州强兵的丁刺史也没放过,直言他‘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好家伙!一人骂遍殿上三雄,引得百官动容,天子侧目!这是何等的胆魄!何等的气概!”
听客们个个热血沸腾,一个布衣打扮的汉子激动地一拍大腿。
“痛快!早就看那帮脑满肠肥的家伙不顺眼了!就该这么骂!”
旁边一个像是读过几天书的账房先生,压低了声音,神秘兮兮地补充道:
“你们这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可听说了,这位郭谏议,那才叫真正的神人!”
“当初何进大将军要召董卓入京,就是郭谏议在密室之中,痛斥其为引狼入室的蠢行!可惜大将军不听啊!”
“还有!大将军被宦官诱入宫中那天,郭谏议就在宫门外,死死拉住他,劝他速速回营整兵,防备董卓!唉,又是不听!”
“北邙山下,天子蒙尘,是谁单人独骑,冲着董卓数万大军,骂得那董肥猪狗血淋头,不敢妄动?”
“还是郭谏议!”
“后来董卓入城,是谁施展妙计,联合袁家兄弟,打了董卓一个措手不及?”
“也是郭谏议!”
这一桩桩,一件件,仿佛传说般的事迹被串联起来,一个算无遗策、胆识过人、忠肝义胆的形象,在所有百姓心中,轰然立起!
而最让天下读书人五体投地的,还是最后那件事。
“陛下龙颜大悦,要封他做太尉!统领天下兵马!黄金千两,良田百亩!”
“可你猜怎么着?”
说书先生故意卖了个关子。
“郭谏议他他不要!”
“他说,‘臣不求升官,不求发财,只求能为陛下,为大汉,说几句真话,骂几个国贼!’”
“轰”的一声,整个茶楼都炸了锅。
高风亮节!
这才是真正的名士风骨!
视富贵如浮云,置生死于度外!
一时间,“郭谏议”三个字,传遍了洛阳的每一个阶层。
在普通百姓眼中,他是为民请命的青天大老爷。
在中小官员眼中,他是敢于直面权贵的官场脊梁。
在天下士子眼中,他就是当世的圣人,是黑暗乱世中唯一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