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我是快穿大佬,有亿点点钱怎么了? > 第67章  我就是资本大佬21

“还有五分钟,付先生可以好好想想。但若是你今天错过了这个机会,我可就不会再买你的庄园了。”
安千千只是平静地看着他,也正因为这份淡定,让付明轩拨出去了那个电话。
电话接通的瞬间,付明轩那点强撑的体面轰然崩塌,眼泪混着鼻涕汹涌而下,声音哭得变了调:
“爸——!爸你快救救我啊——!”
电话那头传来付董沉稳的声音:“怎么了明轩?又闯什么祸了?”
“我、我在赌场输了……输了十个亿啊爸!”
付明轩捶着自己的大腿,哭声里带着濒死的绝望,“他们现在就在这儿堵着我,说不还钱就剁我手脚!还要把我扔去填海啊爸!”
刀疤脸见状,立刻配合地往前逼近两步,故意把拳头捏得咯咯响,对着付明轩的耳朵低吼:
“跟你爸说清楚!要么让他把鼎盛35的股份交出来抵债,要么现在就等着收你儿子的残肢!”
付明轩被吓得一哆嗦,哭嚎得更凶了:“爸!他们要股份!要您手里35的股份啊!他们说只要我们签了转让协议,就放过我!不然、不然他们现在就动手了啊爸——!”
他边说边往地上滑,膝盖重重磕在石板路上,也顾不上疼,只是一个劲地哭喊,“爸我错了!我再也不敢赌了!您就救救我这一次吧!不然您就再也见不到我了啊——!”
电话那头的付董沉默了几秒,随即传来一声压抑的怒吼:“你这个孽障!”
付明轩哭得喘不上气,几乎是嘶吼着喊:“爸!他们刀都掏出来了!您听——”
他故意把手机往刀疤脸那边凑了凑。
刀疤脸心领神会,“噌”地从后腰摸出把折叠刀,“啪”地展开,对着空气虚劈两下,冷笑道:“付董是吧?您儿子的命现在捏在我们手里,给您三分钟考虑。要么签字,要么我们送他去见上帝,您自己选!”
付明轩趁机在旁边哭天抢地:“爸!我不想死啊爸!股份给他们吧!求您了爸——!”
那哭声撕心裂肺,听得旁边的中介都忍不住皱起眉,连安千千脸上的平静都淡了几分,眼底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意。
电话那头的呼吸声越来越粗重,付明轩紧紧攥着手机,眼泪糊了满脸,却偷偷用余光瞟向安千千,生怕这场戏演砸了。
他知道,这是自己唯一的活路了。
“你个兔崽子,给我等着,我马上让律师送来合同。”
付董被逼无奈,只能做出这次让步。
挂了电话,付明轩立马换上一副表情。
“你们都听到了,我爸同意了。现在我们去签约,一手股份转让,一手庄园易主。”
安千千微微颔首:“可以,我等得起。”
付明轩松了口气,连忙补充道:“不是我故意拖延,实在是这股份转让牵扯太多。首先得让我爸和他的律师团队拟定正式的股权转让协议,明确转让比例、价格和双方权责,这协议还得经过公证处公证才具备法律效力。”
他掰着手指往下数,语气里带着几分刻意强调的严谨:“其次,鼎盛集团是上市公司,35的股权属于重大交易,必须召开股东大会,获得其他股东的过半数同意才行。还有,得向证监会提交股权转让的相关文件,完成备案登记,最后才能去工商部门办理股东变更手续……这一套流程走下来,最快也得三个月。”
“只要你让你爸配合,这些都不是问题。”
安千千当然知道流程。
生活又不是小说,必然有法可依。
“这……那么多流程,我也不一定……”
付明轩还想挣扎,也想谈价。
“我看你坑你爸也没手软,三个月后,若是一切顺利,我会额外再给你一个亿a国币的感谢费。”
安千千话刚说完,灵衣突然动了。
没人看清她是怎么出手的,只听见“啪”的一声轻响,三米外那棵碗口粗的梧桐树枝应声而断,断口平整得像被激光切割过。
更惊人的是,她指尖不知何时多了片柳叶,随手一弹,柳叶竟像利箭般射穿了十步外的铁皮垃圾桶,留下个整整齐齐的小圆孔。
付明轩的脸“唰”地白了,腿肚子不受控制地打颤。
他刚才还想着要不要趁流程繁琐做点手脚,此刻只觉得后颈发凉,仿佛那柳叶下一秒就要射穿自己的喉咙。
灵衣收回手,语气平淡得像在说今天天气不错,“我老板最讨厌等人,但既然答应了,就会遵守规则。前提是,你们别耍花样。”
付明轩连连点头,声音都在发飘:“不、不敢!之后我会一直守着我爸,让他全程配合,绝对不会耽误半点时间!你们放心,一定尽快办完所有手续!”
安千千看了眼腕表:“庄园的过户手续,三天内必须办完。”
“没问题!现在就办!”
付明轩哪还敢说半个不字,忙不迭地招呼中介帮忙联系房产局,那谄媚的样子,和刚才跟中介争执时判若两人。
刀疤脸见事情有了眉目,留下了联系方式,带着手下离开了。
钱反正能到手,那付明轩无论跑到哪里,他们也是可以抓回来的。
中介们则面面相觑,看着安千千的眼神里多了几分敬畏。
能让付家低头,还带着这么个深不可测的手下,这女人的来头绝对不简单。
为了确保股份转让顺利,灵衣在处理好房产的事情后就回了国。
股份转让一事耽搁不得。
安千千将自己的私人飞机送给了灵衣,她比自己更需要这个东西。
接下来的时间,安千千也没想着回国。
留在a国,刚好能将国外的市场拓展一下,顺便招走一些研究员。
想象很美好,然而真的执行时,却是困难重重。
安千千在a国的高端人才市场奔波了数日,接触了二十多位在生物科技、人工智能领域颇有建树的研究员,可大多刚听完她的邀请,便找了各种理由婉拒。
“内人这两年风湿犯得厉害,这边的气候和理疗师刚把她的情况稳住。换个地方?光是想想那些需要重新适配的药方和理疗方案,我这心就悬着放不下。”
“我儿子刚进了本地的少年编程俱乐部,每周能和世界顶尖院校的博士线上或线下交流。你们那边……怕是找不到这样的资源吧?做父亲的,总不想耽误孩子的路。”
“我们团队的设备共享系统刚搭好,上周要测超高温强度,隔壁实验室的同步热分析仪当天就调度过来了。这种跨机构协作的效率,换个环境怕是很难维持。再说我们刚贷款买了实验室旁边的公寓,违约金就得六位数,实在犯不上。”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总是能说出看似无法辩驳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