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此刻压力巨大。
他感受到了江昭宁目光中的深意,也看到了李国栋投来的近乎恳求的眼神。
他推清了清嗓子,选择了一个相对保守但基本符合事实,至少是表面事实的回答,声音不高却足够清晰:“江书记,关于这两个人选,目前……主要还是局党委主要领导层面的初步意向和酝酿。”
刘博文斟酌着字句,“考虑到两位同志都还在现职岗位上,局里近期重大任务也比较多,正式的民主推荐和测评环节……还没有全面启动。”
“所以,严格来说,目前确实……只是意向。”
“只是意向。”刘博文最后这四个字,清晰地回荡在会议室里,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李国栋刚刚燃起的一丝希望上,也让他瞬间陷入了更加被动和尴尬的境地。
江昭宁听完刘博文的回答,脸上依旧看不出喜怒。
他缓缓地点了点头,目光重新回到李国栋那张已经有些失血的脸上。
他没有立刻对夏向明和吴兴昌的提名做任何评价,也没有再追问关于乔国良的任何问题,只是用他那双深邃而平静的眼睛,深深地看了李国栋一眼。
那一眼,包含了太多难以言喻的意味:洞悉一切的锐利,对当前提名“只是意向”这一状态的审视,以及对接下来局党委该如何行事的无声催促和……警告。
会议室里的空气,在江昭宁的沉默注视下,再次凝固到了冰点。
每个人都在等待,等待这位县委书记最终会如何落子,这场突如其来的、关于人事权力的风暴,将把县公安局这艘大船吹向何方。
李国栋感到自己像赤身裸体站在冰天雪地里,江昭宁的目光就是那刺骨的寒风。
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而江昭宁那句关于“方法不同”的开场白,此刻在他心中激起了惊涛骇浪——原来江昭宁的方法,是直指核心的人事布局,是远比“机构合并”更精准、也更致命的权力调整!
他要在县公安局的核心领导层,安插自己的人,或者说,打破他李国栋的固有格局!
乔国良的名字,如同烙印般刻在他的脑海里,带来一阵阵冰冷的刺痛。
江昭宁终于再次开口,打破了那令人窒息的沉默,声音平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班子建设是头等大事,尤其是公安局这样的要害部门,拖不得,也马虎不得。”
“‘配齐配强’四个字,不是口号,是要落到实处的硬任务。”
“既然局党委已经有了初步意向人选,那就抓紧时间,尽快启动组织程序。”
“民主推荐、测评、考察,每一个环节都要扎扎实实走好,把真正优秀的、能扛事的同志推出来。”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最后停留在李国栋脸上,意味深长地补充道:“县委,等你们正式的报告。”
他没有说“等你们的报告推荐夏向明和吴兴昌”,也没有提任何具体名字,只是说“等你们正式的报告”。
这看似平常的一句话,却如同在平静的水面下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了在场所有人心中无尽的波澜和猜测。
李国栋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只要能把夏向明和吴兴昌的提名钉死在名单上,就能暂时堵住江昭宁提拔乔国良的路!
他急于将这不成熟的人选“生米煮成熟饭”,几乎是失态地抢先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急迫:“江书记!那……那好!”
“就这么敲定了!夏向明和吴兴昌两位同志!”
他努力想让自己的语气显得笃定、一锤定音,目光带着一丝恳求和掩饰不住的慌张,扫过全场。
李国栋的眼神最终回到江昭宁脸上,“我们局党委立刻按程序走流程,尽快把推荐材料上报县委!”
“敲定?”江昭宁微微挑眉,嘴角似乎向上牵动了一下,那弧度几乎难以察觉,却蕴含着无声的嘲讽。
他没有立刻说话,只是拿起面前的水杯,慢条斯理地喝了一口。
那细微的动作在落针可闻的会议室里被无限放大,水杯落在杯垫上的轻响,都仿佛敲打在李国栋紧绷的神经上。
果然,怕什么来什么。
江昭宁放下水杯,声音依旧平稳,却如同寒冬深涧的泉水,冰冷而清晰:“国栋同志,提名人选是局党委的权力,也是职责。只是……”
他故意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李国栋惨白的脸和额角沁出的汗珠,“人选本身,似乎还需要斟酌一下。”
如同一记无声的重拳,精准地砸在李国栋的心窝!
“斟酌?”李国栋的心瞬间沉入谷底。
江昭宁仿佛没看到他愈发难看的脸色,继续条理分明地剖析,每一个字都像在抽掉李国栋脚下的砖石:“首先,程序问题。”
他的目光带着组织纪律特有的严苛,“两个副局长岗位空悬是事实,但你们局党委初步建议只推两人?”
“这符合干部选拔任用的基本规则吗?”
他环视全场,那目光似乎在询问每一个人,“组织推荐提名,特别是领导岗位,必须要有差额!”
“这是原则!是规矩!”他语气渐重,“两个职位,你们就只推荐两个人选?!”
“这是打算直接等额选举?”
“让县委常委们失去选择的余地?民主推荐的核心意义何在?你难道想让人家连选择的余地都没有吗?!”
一连串的反问,如同利剑,锋芒毕露,将李国栋仓促的人选提名置于破坏组织原则的险境!
李国栋的嘴唇哆嗦着,想辩解,喉咙却被无形的恐惧扼住,发不出任何有效的声音。
“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的精神和常规做法,”江昭宁语气一转,带着不容置疑的论断,“两个职位再怎么也得有四名候选人才符合程序。至少一比二的差额,这是底线。”
他像是在给会议定下基调,更像是在为后续动作铺路,“没有这个基础,后面的程序全是空谈。”
这是第一条理由,从组织程序上直接否定了李国栋企图“二选二”蒙混过关的想法。
“其次,”江昭宁话锋再转,这次精准地指向了李国栋推荐的第一人选——夏向明。“夏向明同志他现在是在警务督查岗位工作,工作吗,应当还行!”
他先是肯定了工作,但“但是”的后文才是真正的杀招,“他的职业发展轨迹和主攻方向,是在大政工线,不属于业务工作范畴。”
“他的专业知识、工作重心和领导经验积累,最适宜发展的方向,我认为应该是政工室主任、纪委书记这类岗位。”
他的目光再次逼视李国栋,带着一丝探究和了然:“国栋同志,目前县局的政工室主任和纪委书记的位子可没有出缺,他们本人就在现场!”
他声音陡然提高一分,带着几分诘问,“在现职没有出缺的情况下,将一个本应最适合冲击大政工岗位的大队长,却提名去担任分管具体执法业务的副局长,这岗位匹配度……是否值得商榷?”
“是否会影响人尽其才?”
“这样的提名推荐……合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