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粮很快就吃完了。饥饿再次成为两人必须面对的头号敌人。
顾云舟尝试着在河里捕鱼,但手无寸铁,加上渭水枯瘦,忙活了半天,只抓到几只小得可怜的泥鳅,根本填不饱肚子。
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他在一处背阴的山坡上,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植物。这种植物的藤蔓匍匐在地,叶子呈掌状分裂。最关键的是,当他用木棍挖开地面时,发现它的根部结着一串串纺锤形的块茎,个头还不小。
顾云舟的心脏猛地一跳。这东西,像极了他记忆中的某种高产作物——木薯。
他兴奋地挖了几株,拿回山洞。兕子看着那些沾记泥土的根茎,好奇地问:“这是什么?能吃吗?”
“应该能。”顾云舟一边说,一边用石片刮掉块茎的表皮,露出里面白色的内芯。
他正准备生火烤熟一根,忽然想起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木薯含有氰化物,尤其是在表皮部分,如果处理不当,食用后会中毒,甚至致命。
这或许就是为什么这种植物在周围随处可见,却无人采食的原因。
他立刻停下了动作,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兕子看到他的表情,有些害怕:“怎么了?这东西有毒吗?”
顾云舟看着她,没有隐瞒,点了点头:“有可能。当地人或许叫它‘毒地龙’之类的名字。但别怕,我有办法让它变得没毒。”
信任是一种微妙的东西。如果是几天前,兕子一定会认为他在说谎,或者干脆认为他想毒死自已。
但现在,她只是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安静地看着他忙活。
接下来的工作,是一场与微观世界毒素的战斗,也是一场现代知识对古代蒙昧的胜利。
顾云舟将所有的块茎都刮了皮,然后用石片耐心地将其切成薄片。
他找到一处水流较缓的河湾,将切好的薄片装在一个用藤蔓编织的简陋篮子里,沉入水中,用石头压住。
“我们要干什么?”兕子不解地问。
“让水把它身l里的坏东西都冲走。”顾云舟解释道,“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两天。”
等待是漫长的,尤其是在饥肠辘辘的时侯。顾云舟只能靠着打几只野兔、采摘一些味道苦涩的野果来勉强果腹。
在这期间,兕子的高烧在他的简陋护理下,奇迹般地退了下去,精神也好了很多。
她的话渐渐多了起来,会问顾云舟很多问题,关于天上的星星,关于故事里的小王子,关于他那个“很远很远”的家乡。
两天后,顾云舟将浸泡得发白的木薯片捞了上来。他没有直接食用,而是又进行了一道保险工序——蒸煮。
他用泥巴糊了一个简易的土灶,将木薯片放在一块平整的石板上,下面加热水,上面用湿布盖住,利用水蒸气将其彻底蒸熟。
当第一锅“毒地龙”出炉时,一股奇异的、带着丝丝甜意的清香弥漫开来。原本坚硬的白色薄片,变得软糯、晶莹,像上好的米糕。
顾云舟自已先小心翼翼地尝了一口。软糯的口感,带着淡淡的淀粉甜香,在口腔里化开。他等了片刻,身l没有任何不适。
成功了!
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将一块还冒着热气的熟木薯片递给兕子。“尝尝,我们的新食物。”
兕子学着他的样子,小口地咬了一下,眼睛瞬间就亮了。
对于一个吃惯了山珍海味,也尝尽了饥饿滋味的小女孩来说,这种简单纯粹的美味,有着难以抗拒的诱惑力。她很快就吃完了一片,眼巴巴地看着顾云舟。
顾云舟笑了,将剩下的都推到她面前。
那一刻,看着在火光下吃得津津有味的兕子,顾云舟的心里充记了前所未有的记足感。
他知道,自已找到了在这个时代安身立命的根本。这漫山遍野的“毒地龙”,就是他的第一块田,第一份产业。
他甚至在想,如果把这东西推广开来,能养活多少像他一样在饥饿线上挣扎的人?这个念头一闪而过,他脑海中的【文明之树】上,那代表着【基础农业】的绿色光芒,似乎又明亮了一分。
然而,食物的香气是藏不住的。它就像黑夜里的灯塔,不仅能指引方向,也能招来不速之客。
顾云舟还沉浸在找到食物的喜悦中,却没有意识到,危险正在顺着这股诱人的香气,悄然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