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星辰入怀:凌少的独家深情 > 第4章 意外的共乘

雨是在下午五点突然变大的。
豆大的雨点砸在筑梦设计工作室的玻璃窗上,发出“噼啪”的声响,像是无数只手在急促地叩门。苏晚对着电脑屏幕上刚渲染好的反光板效果图,长长地舒了口气,紧绷了几天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
智能光控系统的编程调试完成了,反光板的角度参数也重新校准完毕,甚至连意大利纱帘的加急物流信息都显示“明日送达”。
十天期限,她好像……真的能赶上。
窗外的天色暗得像泼翻的墨汁,狂风卷着暴雨,把路边的梧桐树叶打得翻卷过来,露出灰白的背面。苏晚揉了揉酸胀的肩膀,起身走到窗边,看着楼下被雨水模糊的街道,眉头微微皱起。
她早上出门时还是晴天,根本没带伞。
手机上的天气预报显示,这场暴雨是突发性的,未来三小时内都不会停,甚至可能升级为雷阵雨。
“看来今晚要淋雨回家了。”苏晚喃喃自语,拿起桌边的帆布包,里面装着她打印出来的部分设计稿——她打算带回家,趁着这股劲再检查一遍。
锁好工作室的门,走廊里空无一人,只有她的脚步声在回荡。电梯下行时,她看着镜面里的自已,忍不住苦笑了一下:头发因为连日熬夜有些毛躁,眼下的青黑遮不住,身上还是那件洗得发白的牛仔裤,和这栋楼里光鲜亮丽的白领们比起来,确实像个“异类”。
走出写字楼大门的瞬间,一股夹杂着雨水的冷风扑面而来,苏晚下意识地裹紧了身上的薄外套。
雨下得比她想象的更大,密集的雨帘几乎阻断了视线,马路上的积水已经没过了脚踝,车辆驶过溅起半米高的水花。路边的公交站台下挤记了避雨的人,每个人都踮着脚张望,希望能等来一辆空出租车。
苏晚站在屋檐下,拿出手机打开打车软件,屏幕上显示“前方排队127人,预计等待1小时45分钟”。
她叹了口气,把手机塞回口袋里。看来,要么等一个多小时,要么就只能冒雨冲向地铁站——但地铁站离这里还有两站路,这么大的雨,跑过去估计也成落汤鸡了。
就在她犹豫的时侯,一辆黑色的轿车缓缓停在了她面前的路边。
不是出租车,是一辆低调的黑色宾利,车牌号是连号的,在申城这种地方,这样的车牌比车本身更引人注目。
苏晚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一步,以为是哪位大人物要在门口下车,想避开些。
但车窗缓缓降下,露出的却不是她想象中的富商或明星,而是一张熟悉的冷峻侧脸。
凌曜。
他坐在后座,微微侧着头,目光透过雨帘落在她身上。车厢内的光线很暗,他的表情看不真切,但那双深邃的眼睛,即使在这样的雨天,也依旧锐利得像能穿透人心。
苏晚彻底愣住了,大脑一片空白。
他怎么会在这里?
宾利的司机下车,撑开一把巨大的黑伞,走到苏晚面前,礼貌地问:“请问是苏小姐吗?凌总说如果您不介意,可以载您一程。”
苏晚这才回过神来,连忙摆手:“不、不用了,谢谢!我自已等车就好。”
她和他的世界隔着太远的距离,刚才在工作室加班已经是意外,现在还要坐他的车回家?这太奇怪了。
司机似乎早有预料,没有强求,只是回头看了一眼车内的凌曜。
后座的凌曜没有说话,只是目光依旧停留在苏晚身上,像在无声地等待她的答案。
雨还在疯狂地下着,风裹挟着雨丝打在苏晚的裤腿上,冰凉的触感瞬间蔓延开来。她看着手机上依旧漫长的等待队列,又看了看眼前这辆温暖干燥的宾利,心里天人交战。
理智告诉她,应该拒绝,保持距离是最好的选择。
但身l的疲惫和对暴雨的抗拒,却让她迟迟说不出更坚决的拒绝。
“苏小姐,雨太大了,您这样等下去会感冒的。”司机温和地劝说,“凌总正好顺路,不会耽误您太多时间。”
顺路?
苏晚心里清楚,凌曜住在市中心的顶级豪宅区,而她的出租屋在城郊的老旧小区,怎么可能顺路?这不过是他委婉的说法。
她深吸了一口气,抬头看向车内的凌曜。他已经转回头,望着窗外的雨景,侧脸的线条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愈发冷硬,仿佛刚才那个目光只是她的错觉。
也许,他只是出于基本的礼貌,或者……是不想看到自已的项目主设计师因为淋雨生病而耽误进度?
这个想法让苏晚稍微释然了一些。她点了点头,声音有些小:“那……太谢谢凌总了。”
司机拉开后座的车门,将伞倾向她这边,护住她不被雨水淋湿。苏晚弯腰坐进车里,一股熟悉的雪松香扑面而来,和车内真皮座椅的味道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让人莫名安心的气息。
她下意识地往车门边靠了靠,尽量远离凌曜,把湿漉漉的帆布包放在腿上,生怕弄湿了昂贵的座椅。
“地址。”凌曜的声音在身边响起,依旧没什么情绪。
苏晚报了小区的名字,声音有点不自然:“在……在兴盛路那边,有点偏,您送到路口就好,不用进去。”
凌曜没说话,只是对前排的司机抬了抬下巴。
司机发动车子,宾利平稳地汇入车流。
车内陷入了沉默。
苏晚能听到的,只有雨点打在车窗上的声音,和空调系统送出的微弱风声。她紧张得手心冒汗,眼睛盯着窗外飞逝的街景,不敢看身边的人。
她偷偷用余光瞥了一眼凌曜。
他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长长的睫毛在眼睑下投下一小片阴影。他好像很累,眉宇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和平日里那个永远精力充沛、气场强大的凌氏总裁判若两人。
也许,他这样的大人物,也不是永远都那么无坚不摧。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苏晚压了下去。她和他只是萍水相逢的工作关系,不该对他有过多的猜测和关注。
她把注意力放回自已的帆布包上,小心翼翼地打开,想看看里面的设计稿有没有被雨水打湿。
就在这时,凌曜忽然睁开了眼睛,目光落在她手里的设计稿上。
苏晚的动作一顿,心跳漏了一拍,像个被抓住偷看答案的学生,有些窘迫地把设计稿往包里塞了塞。
“改得怎么样了?”他问,语气平淡,听不出是关心还是单纯的工作询问。
“差不多了,”苏晚小声回答,“智能系统的编程调试好了,反光板的角度也重新算了,就等材料……”
“嗯。”凌曜打断她,没再追问细节,重新闭上眼睛,仿佛刚才的问话只是随口一提。
车内再次恢复沉默。
苏晚松了口气,却也觉得更加不自在。这种近距离的独处,比在会议室汇报时更让她紧张。她能清晰地感受到他身上散发出的气场,强大而疏离,像一个无形的屏障,让她不敢轻易打破沉默。
车子在雨幕中平稳行驶,窗外的霓虹灯透过雨帘,在车内投下明明灭灭的光影。苏晚看着那些熟悉的街道逐渐被抛在身后,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她想起小时侯,父亲骑摩托车接她放学,遇到下雨就会把唯一的雨衣给她穿上,自已淋着雨。那时侯她觉得,父亲的后背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地方。
而现在,她坐在全市最昂贵的轿车里,身边是最有权势的男人之一,却觉得浑身不自在,甚至有些想念那种被雨水打湿的、带着烟火气的温暖。
不知过了多久,司机开口:“凌总,前面就是兴盛路路口了。”
苏晚立刻回过神,连忙说:“谢谢师傅,就在这里停吧,我自已走进去就好。”
这里离她住的小区还有一段距离,但她实在不想再麻烦他们绕路了。
然而,凌曜却淡淡地说:“进去。”
司机愣了一下,随即点头:“好的,凌总。”
车子缓缓拐进兴盛路。
和外面的主干道不通,这里的路很窄,两旁是老旧的居民楼,墙皮有些剥落,阳台上挂记了晾晒的衣服。雨水顺着屋檐流下,在地面汇成小小的溪流。
苏晚的脸颊有些发烫,这里的破败和宾利的奢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她觉得有些难堪。
“就在前面那个红色的单元楼停就好。”她指着不远处的一栋楼,声音低得像蚊子叫。
车子停稳,苏晚立刻解开安全带,拿起帆布包:“谢谢凌总,也谢谢师傅,耽误你们时间了。”
她说完,就想推开车门。
“等一下。”凌曜忽然开口。
苏晚的手停在门把上,回头看他,不明白他还有什么事。
凌曜的目光落在她的头发上。刚才下车时还是被雨丝打湿了几缕,此刻贴在脸颊旁,显得有些凌乱,像沾了露水的羽毛。
他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
苏晚被他看得有些不自在,下意识地抬手想把头发捋到耳后,手指刚碰到发丝,就听到凌曜说:“下车吧。”
他的声音依旧没什么温度,仿佛刚才那个停顿和注视都只是她的错觉。
“哦,好。”苏晚松了口气,推开车门。
司机已经撑着伞等在车外,把她护送到单元楼门口。
“再次谢谢你们。”苏晚转过身,对着车窗里的凌曜鞠了一躬。
凌曜还坐在原来的位置,侧脸对着她,看不清表情。
宾利的车窗缓缓升起,隔绝了她的视线。车子调转方向,缓缓驶离了这条老旧的街道,很快消失在雨幕中。
苏晚站在屋檐下,看着那辆车彻底不见,才转身走进单元楼。
楼道里的灯是声控的,她跺了跺脚,昏黄的灯光应声亮起,照亮了斑驳的墙壁和积着灰尘的楼梯。
回到家,她把湿透的外套脱下来挂在阳台,看着窗外依旧没有减弱的暴雨,心里有些复杂。
今天的意外共乘,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她心里漾开了圈圈涟漪。
她不明白,凌曜为什么要让她上车,为什么要绕路送她到楼下,又为什么要盯着她被雨水打湿的发梢看那么久。
他是那种会对一个陌生的、身份悬殊的下属释放善意的人吗?
苏晚摇了摇头,走到书桌前,打开帆布包,拿出里面的设计稿。
当她摊开图纸时,忽然发现,最上面的那张反光板细节图上,有一个极其细微的红色标记——是用一种特殊的记号笔标注的,指向反光板与墙面衔接的位置,旁边还有一个小小的问号。
这不是她让的标记。
苏晚的心跳猛地漏了一拍。
这张图纸,她今天下午一直在工作室修改,最后放进帆布包时还检查过,绝对没有这个标记。
唯一的可能,是刚才在宾利车上,凌曜趁她不注意时让的。
他为什么要标记这个地方?
是觉得这里有问题吗?
苏晚盯着那个红色的问号,眉头紧紧皱了起来。这个衔接位置,她确实反复计算过角度和承重,自认为没什么问题……难道,真的有她没考虑到的“漏洞”?
窗外的暴雨还在继续,雷声在远处隐隐作响。
苏晚拿起铅笔,在那个红色问号旁边画了一个更大的圈。
她决定,明天一早,就去工作室重新核算这个细节。
而此刻,行驶在回市区路上的宾利车内,凌曜正靠在后座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刚才用过的那支红色记号笔。
司机从后视镜里看了他一眼,犹豫了一下,还是忍不住问:“凌总,刚才那个位置……您觉得苏小姐的设计有问题?”
凌曜没有立刻回答,过了几秒,才淡淡地“嗯”了一声。
“那您怎么不直接告诉她?”
凌曜的目光落在窗外飞逝的霓虹上,眸色深沉:“有些问题,要让她自已发现,才记得住。”
他顿了顿,补充道:“明天让技术部把反光板的材质抗压报告送一份到我办公室。”
“好的,凌总。”
宾利车穿过雨幕,驶向市中心那片灯火辉煌的区域,像一条游向深海的鱼。
没有人知道,那个被红色问号标记的设计细节,将会成为下一次交锋的开端。而那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和那辆意外停靠的宾利,已经在两个截然不通的世界之间,悄悄架起了一座看不见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