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寒门崛起我靠科技颠覆历史 > 第7章 曲辕犁的秘密

晨光微熹,昨夜的风雪停了,檐角垂着冰棱,在朝阳下泛出冷冽的光。陈墨立在书房窗前,手中仍握着那封密信,纸面已被掌心焐得温热。慕容雪带来的消息并不意外——两淮制置使对盐场改革表示兴趣,这是一次机会,也是一次试探。
他将信纸缓缓揉成一团,丢入火盆,目送火焰吞噬最后一点灰烬。瓷瓶中收拢的残屑沉静如尘,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少主?”门外传来脚步声,是苏婉娘的声音,“早饭已经备好。”
陈墨没有回头,只是淡淡应了一声:“我稍后就来。”
片刻后,门被轻轻掩上,屋内只剩他一人。他走到书案前,取出一张白纸,蘸墨写下几个字:永佃、曲辕、互助。
三个词,三张牌,能否稳住庄园根基,就看这一局。
议事厅内,木梁下的烛火尚未熄灭,空气中残留着昨夜焚烧香料的味道。管事们陆续入座,神情各异。账房先生暴毙之事虽未公开,但流言已在庄内悄然蔓延。
“诸位。”陈墨缓步走上主位,声音平稳而清晰,“昨夜我已查明,账房先生并非叛徒,而是被人设局陷害。他的死,是有人想让我们自乱阵脚。”
众人神色一凛。
“如今李氏与王氏联手压价,企图逼我们低头。但我陈氏,从不轻易低头。”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今日召集大家,是为了推行一项新制度——‘永佃制’。”
有人低声议论。
“何为永佃?”一名年长管事开口。
“即你所耕之田,非官府亦非我陈氏随意收回。”陈墨语气坚定,“只要你按时缴纳定额租税,便可世代耕种,不受战乱或政令更替影响。”
此言一出,厅内顿时安静下来。
“听起来……像是许诺土地?”另一人迟疑道。
“不是土地,是稳定的生计。”陈墨接道,“你们种的是地,靠的是天时,若无稳定预期,谁愿投入心血?”
众人都听出了其中深意。
“但这还不够。”他继续说道,“为了提高产量,我们将全面推广改良后的曲辕犁,并组织‘互助组’,由熟练农工带领,轮流作业,提升效率。”
“可……”一个年轻佃户站起,声音不大却清晰,“若加入互助组,会不会被官府盯上?他们向来不准民间结社。”
陈墨望着他,嘴角微扬:“天要下雨,人要吃饭。只要粮食能供上来,官府不会找麻烦。”
厅内沉默片刻,随后有几位老管事点头,气氛渐渐松动。
“我愿意试。”一位年近五旬的老佃户率先表态,“我家三亩田,若是能用新犁,或许能多种一季稻。”
“我也愿意。”
“算我一份。”
陈墨看着眼前这群人,心中微微松了一口气。
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午后,阳光透过云层洒落在粮仓屋顶,积雪开始融化,滴水声不断。柳如烟站在库房门前,手中拿着一小把稻谷,仔细端详。
“有问题。”她皱眉。
“怎么说?”陈墨走近。
“这批稻种颜色偏黄,颗粒也不够饱记。”她将手中的谷粒摊开,“不像金穗稻应有的模样。”
陈墨接过几粒,放在指间搓磨,果然手感粗糙,甚至有些干瘪。
“是从外乡运来的?”他问。
“是。”柳如烟点头,“说是从庐州南边新收的,但入库前并未细查。”
陈墨沉默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冷意。
“有人想让‘金穗稻’变成笑话。”他说。
柳如烟抬眼看他:“你要怎么处理?”
“先不动声色。”他低声说,“等他们以为计划成功,再一举揭穿。”
柳如烟微微颔首,转身将那小把稻谷收起,藏进袖中。
“还有一件事。”她忽然想起什么,“昨天夜里,有个商贩在庄口兜售一种‘新式铁钉’,说是从徽州那边带来的,能防锈。”
“徽州?”陈墨眉头一挑,“你怎么看?”
“我不确定真假,但总觉得来得太巧。”柳如烟轻声道,“尤其是在这个时侯。”
陈墨沉吟片刻,低声道:“派人盯着那个商贩,不要打草惊蛇。”
柳如烟点头,转身离去。
陈墨站在原地,望着融化的雪水顺着瓦片滴落,心中却愈发清明。
敌人不止一个方向,而是在暗处织网,试图困住他。但他最擅长的,从来不是逃,而是破网。
夜幕降临,书房内烛火摇曳。
陈墨坐在案前,手中捏着一支箭矢,尾部刻着狼头图腾,与盐场火灾现场发现的一模一样。他在纸上临摹那图案,反复推敲。
突然,门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
“进来。”他说。
门推开,苏婉娘走了进来,手中捧着一本账册。
“这是今早清点的结果。”她将账册递过去,“除了那批可疑稻种,其他库存都正常。”
陈墨翻阅片刻,点头:“很好。”
苏婉娘却没有立刻离开,而是站在原地,欲言又止。
“还有什么事?”他抬头。
“关于永佃制……”她迟疑了一下,“你觉得,真的能守住吗?”
陈墨放下账册,目光平静。
“守不住的,不是制度,是人心。”他说,“只要粮食能撑下去,人心就不会散。”
苏婉娘看着他,眼中浮现出一丝敬佩。
“那你打算怎么让?”
“先让他们尝到甜头。”陈墨站起身,走到窗前,“然后,再让他们知道,背叛的代价有多重。”
窗外,风起,树影婆娑。
烛火在他脸上投下一道淡影,像一把藏在鞘中的刀,锋芒未露,却已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