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墨站在井边,指尖轻轻摩挲着井沿上的青苔。昨夜那场大火虽未烧毁账册,却让整个庄园笼罩在一片不安之中。他低头望着水面上自已的倒影,眼神沉静如潭。
“这水……不对。”
柳如烟立在他身后,绯色襦裙随风轻扬。她没有多问,只是静静等待。
陈墨蹲下身,从袖中取出一支细长的竹制水位计。这是他在稻田里用来监测水位的小玩意儿,如今派上了用场。他将一端插入水中,另一端则系上了一枚铜钱作为配重。片刻后,水位计缓缓下沉,水面泛起一圈圈涟漪。
“比昨日低了半寸。”他低声说道,“而且……颜色偏暗。”
柳如烟皱眉:“有人投毒?”
“不止是毒。”陈墨伸手入水,指腹搓动几下,又凑近嗅了嗅,“有股铁锈味。”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四周。老张头正站在不远处,脸上带着几分惶恐。
“最近可有人来换水桶?”陈墨问道。
老张头迟疑了一下,才点头:“有,前日有个新来的杂役,说是临时调来的,每日辰时来换一次水桶。”
“现在人呢?”
“昨晚火起后就没见着。”
陈墨沉吟片刻,转身对柳如烟道:“去查查他的住处。”
柳如烟应声而去,脚步轻盈如燕。陈墨则继续盯着那口井,心中已有推测。他回头看了眼书房方向,那里依旧戒备森严,但他知道,真正的敌人不在明处。
半个时辰后,柳如烟折返,手中多了个密封的铜盒。
“藏在井底。”她将盒子递给陈墨,“还有这张纸。”
陈墨接过,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包可疑的粉末,色泽灰白,闻起来有种刺鼻的苦味。他拿起纸片,上面印着一个模糊的印章——“李”。
“果然是他们。”他低声喃喃。
柳如烟神色微凝:“江南四大士族之一的李氏?”
陈墨没有回答,而是将纸片翻过来,在背面轻轻一抹。一道细微的刻痕浮现出来,像是某种家族徽记的一部分。
“看来我们得去趟庐州西门客栈。”他说。
与此通时,苏婉娘正在商铺后院整理账簿。她坐在一张老旧的木案前,手中握着算盘,珠子清脆作响。然而她的眉头始终紧锁。
账房先生失踪了。
更奇怪的是,账本上一笔银两的流向完全对不上。她翻到最后一页,忽然注意到一行小字:
“庐州西门客栈,三月初七,银三百两。”
“这是……”她心头一动,立刻起身走向账房。
这里还残留着昨夜刺客留下的痕迹,书架歪斜,地上散落着几张纸页。她弯腰捡起一张,赫然发现上面也有“李”字印记。
就在这时,窗外传来一丝异响。苏婉娘不动声色地将香囊里的磷粉洒在窗棂边,借着月光,隐约看到一抹黑影闪过。
她悄然走到门口,轻轻推开木门,外面空无一人,但地上有一串脚印,朝着后巷延伸。
“跟上去。”她低声自语,身形一闪,悄无声息地追了出去。
天色渐亮,晨雾未散。陈墨已回到书房,桌上摊开几份地图与账册。他正用炭笔在纸上勾画路线,忽听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少爷。”一名护卫进来禀报,“我们在客房搜到一封信。”
陈墨抬头,接过信封,拆开一看,内容简短却意味深长:
“事已败露,速离庐州。”
他冷笑一声:“倒是识相。”
柳如烟此时也回来了,脸色略显沉重:“那铜盒中的粉末,我送去给李青萝辨认,她说那是‘断肠散’,毒性极烈,只需一粒米大小便可致命。”
陈墨点点头:“难怪账本上有苦杏味。”
两人沉默片刻,柳如烟忽然道:“你打算怎么处理这件事?”
“先稳住局势。”陈墨站起身,走到窗前,望向远处的炊烟,“今晚,我会再设一场局。”
夜幕降临,庄园内灯火通明。陈墨独自坐在书房中,手中握着一支毛笔,看似在批阅文书,实则在等一个人。
门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接着是门闩被挑开的声音。
来了。
陈墨不动声色,继续低头书写。下一瞬,一道黑影闪入屋内,动作迅捷,直扑而来。
然而就在他即将接近书桌时,脚下突然一滑,整个人踉跄向前。紧接着,一根细绳从天花板垂下,缠住了他的腰。
“陷阱?”刺客眼中闪过一丝惊愕。
陈墨终于抬起头,嘴角微微扬起:“欢迎来到我的书房。”
话音刚落,墙壁两侧的机关启动,数根铁链从墙缝中弹出,将刺客牢牢束缚。
柳如烟从屏风后走出,手中琵琶轻拨,弦音低沉如泣。
“你不是第一个。”她冷声道,“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刺客挣扎了几下,最终放弃了抵抗。他抬起头,看着陈墨,眼中透出一丝不甘。
“你们……逃不掉的。”他咬牙道,“李玄策不会放过你们。”
“我知道。”陈墨淡淡一笑,“所以我才要先动手。”
他走上前,从刺客身上取下半块玉佩,背面果然刻着一个“李”字。
“回去告诉你的主子。”陈墨将玉佩抛回给他,“下次来,别这么莽撞。”
刺客被拖走后,书房恢复了安静。柳如烟靠在窗边,手指轻抚琵琶弦,忽然开口:“你还记得昨天夜里,我提到的那个血迹吗?”
陈墨点头:“不是刺客的。”
“是账房先生的手指划破的。”她将琵琶翻转,露出琴弦上的一抹暗红,“他在死前……碰过这些弦。”
陈墨眼神一凝:“他是想留下线索。”
柳如烟轻轻拨动琴弦,一串音符响起,仿佛诉说着一段未尽的秘密。
“他想告诉我们什么?”她低声问。
陈墨沉思片刻,忽然抓起毛笔,在纸上写下几个字:
庐州西门客栈
他抬头看向柳如烟:“明天,我们就去会会这位李玄策。”
夜风穿堂而过,吹熄了烛火。黑暗中,只听得琵琶弦轻轻一震,余音未歇。
剑柄上的血渍还在,冰冷而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