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都市小说 > 锦绣年代 > 第4章  奖状
风波过后,林秀云对工厂更失望了。
王师傅那句“靠工人的手艺”像颗火星子,掉进她的心里,滋滋地冒着烟,但就是点不旺。
腰侧被机台撞的那块地方,青紫了一片,晚上脱衣服时钻心地疼,可更疼的是心口。
两张“大团结”换来的“蝴蝶”定金,像块烙铁,烫得她日夜难安。
周建刚更沉默了。
他在家里的时间越来越少。
回来就带着一身浓得化不开的机油味,扒拉几口饭,要么钻到墙角那堆破零件里敲敲打打,要么倒头就睡,背脊硬邦邦地对着她。
两人之间那层冰,冻得更厚实了。
只有小海,令她感到温馨。
他悄悄的问:“妈,爸咋不理人了?”
林秀云没法答。
她只能更紧地抱着儿子,手指无意识地捻着他衣领上磨出的毛边。
夜里,听着身边男人沉重均匀的呼吸,她睁着眼,脑瓜子里全是那台还没影儿的缝纫机“嗒嗒嗒”的幻听,还有陈志远那张拍着胸脯的脸。
钱!钱!这俩字像两只饿疯的老鼠,在她空荡荡的胃里啃噬。
日子快如闪电。
白天在车间,她挡车挡得更狠。
手指在飞速旋转的纱锭间穿梭,快得带出虚影,接线头,换梭子,眼睛死死盯着布面,生怕漏掉一个疵点扣钱。
午饭依旧是杂粮饭就咸菜,李红梅塞过来的腊肉片,她偷偷攒下,用油纸包了,揣回家给小海。
马兰花那探究的眼神和阴阳怪气的嘀咕,她全当耳边风,从来不正眼看她。
这天下午,车间喇叭突然刺啦响了几声,接着是厂办那个女广播员干巴巴的声音:“通知!通知!机修车间周建刚同志,请速到厂办!周建刚同志,速到厂办!”
声音被车间内巨大的轰鸣声吞噬,但林秀云还是捕捉到了“周建刚”三个字。
她心口莫名一跳。
旁边机台的女工碰碰她胳膊肘,小声说:“哟,找你们家建刚?该不是又修好啥大机器,受表扬了吧?”
林秀云没吭声,只是换梭子的手顿了一下。
表扬?她想起周建刚那堆永远修不完的破机器,还有他沾满油污、洗不干净的手。
下班铃响得比往日更磨人。
林秀云收拾好东西,拉着小海匆匆往家赶。
推开那扇吱呀作响的绿漆木门,一股熟悉的、混合着机油和饭菜的味道扑面而来,但今天似乎又多了点什么。
周建刚居然在家。他没在捣鼓零件,也没躺下。他就站在屋子中央,背对着门口,手里拿着个东西,正低头看着。
昏黄的灯光下,林秀云看清了,那是一张崭新的、镶着金边的硬壳纸奖状!
红彤彤的底子,上面印着金色的“奖状”两个大字,底下是几行黑色的印刷体字:“授予:周建刚同志,技术革新能手称号。特发此状,以资鼓励。锦绣棉纺厂革命委员会。一九七九年一月。”
奖状簇新,在昏暗的屋里显得格外刺眼。
周建刚就那么站着,背脊挺得笔直,像根绷紧的钢筋。
他低着头,手指在那光滑的硬纸板上摩挲着,动作很慢,很轻。
煤炉的火光跳跃着,在他侧脸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光影,看不清表情。但他宽阔的肩膀似乎卸下了一点什么东西,又好像扛上了更重的。
小海先叫了起来:“爸!红纸纸!”他挣脱林秀云的手,像颗小炮弹似的冲过去,踮着脚想够那张红艳艳的奖状。
周建刚这才像被惊醒,猛地转过身。看见门口的妻儿,他脸上闪过一丝极快的不自然,随即又绷紧了。
他把奖状稍稍举高了一点,避开儿子的小手,喉结滚动了一下,声音干巴巴的:“厂里…发的。”
林秀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有点酸,有点涩,还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
她走过去,目光落在丈夫脸上。
那张沾着没擦净油污的脸上,除了疲惫,似乎还藏着一丝极淡的、被刻意压抑的东西,像是…光亮?
“为啥发的?”她问,声音放轻了些。
周建刚避开她的视线,把奖状小心地卷起来,动作有些笨拙,生怕弄皱了边角。
“没啥,”他含糊地说,“就是…车间那几台老掉牙的梳棉机,总噎棉花,我琢磨着改了下风道…省了点损耗。”
他说得轻描淡写,但林秀云知道,那几台梳棉机是厂里出了名的“病秧子”,动不动就停摆,能修好就不错了,还改进?不知他熬了多少夜,钻了多少次机器肚子。
他把卷好的奖状,小心翼翼地插进墙上那个掉了漆的木头相框后面。
相框里是张他们一家三口的黑白合影,还是小海刚满月时照的,三张脸都笑得有点僵。
“吃饭吧。”周建刚转身去端炉子上的锅,动作似乎比平时轻快了一点点。
晚饭桌上,气氛还是沉默,但那股冰封的寒意似乎裂开了一道细缝。
小海扒拉着饭,眼睛还不住地往墙上的相框瞟,似乎觉得那张红纸比照片还稀奇。
周建刚依旧闷头吃饭,但偶尔,他会抬眼,飞快地扫一下林秀云,那眼神里没了之前的疏离,多了点复杂的、犹疑的东西。
林秀云心里那点火星子,被这若有若无的暖意吹得晃了晃。
她看着埋头吃饭的丈夫,看着他插在相框后的奖状,又想起王师傅那句“靠工人的手艺”。也许…也许建刚是对的?厂里还是看重技术的?她心底那个缝纫机的梦,第一次有了点动摇,像狂风里的小火苗,明灭不定。
吃完饭,周建刚去自行车棚捣鼓他那辆除了铃铛不响哪儿都响的“永久”二八大杠。
“妈的!”他低骂一声,又狠砸了一下,那链条终于“咔吧”一声,断开了。
他喘着粗气,额头上青筋都绷着,汗水混着机油流下来,在脸颊上冲出几道黑印子。他胡乱抹了一把,脸更花了,像只狼狈的花猫。
“建刚哥,跟条破链子较什么劲啊?”陈志远的声音从旁边传来。
他刚推着自己的新车出来,崭新的“凤凰”二六,车圈锃亮,车把上还缠着红塑料绳。
他斜倚在车座上,一条腿支着地,脸上带着那种惯常的、看透一切的似笑非笑。
周建刚没回头,把断掉的链条狠狠扔进旁边的破铁皮桶里,发出“哐啷”一声响。
“不较劲?不较劲它蹬不动!”他声音瓮声瓮气,带着未消的火气,“就得砸!砸开了,捋顺了,该上油上油!守规矩才能跑得稳当!”他像是在说车链子,又像是在说别的什么。
“守规矩?”陈志远嗤笑一声,推着车往前走了两步,停在周建刚旁边,声音压低了些,却更清晰,“建刚哥,你耳朵塞棉花了?早上广播里咋喊的?‘解放思想’!听见没?解放思想!”他镜片后的眼睛闪着光,手指头在空中虚点着,“守着厂里这死规矩,守着那点死工资,够干啥?够你修这破车?够你给小海买双新球鞋?还是够秀云姐扯块像样的布?”
周建刚猛地抬起头,脸上黑一道白一道,眼神像刀子一样剜向陈志远:“陈志远!你少在这放屁!不守规矩,都像…都像那谁似的?”他到底没说出那个名字,腮帮子咬得死紧,硬生生把后面的话咽了回去,只剩下粗重的喘息。
陈志远也不恼,反而笑了笑,带着点年轻人特有的锐气和嘲讽:“那谁?那是蠢!路子走歪了!可咱有手有脚有脑子,正大光明搞活经济,广播里都说了是方向!死抱着铁饭碗,就能抱一辈子?”他拍了拍自己锃亮的车座,“看看,新‘凤凰’!靠死工资?猴年马月!”
周建刚不说话了,只是死死盯着地上那摊黑乎乎的机油,眼神沉得像潭死水。
扳手被他攥在手里,指节捏得嘎嘣响。
回到家。
他拎起墙角的热水瓶,对小海说:“走,跟爸打水去。”
小海欢呼一声,蹦跳着跟了出去。
屋里只剩下林秀云一个人。
炉火噼啪,映着空荡的屋子。
她看着墙上的奖状,心里那点动摇又慢慢沉淀下去。
手艺是立身之本,这没错。可建刚的手艺再好,也只能换来一张红纸,换不来儿子眼巴巴想要的铁皮青蛙,换不来夜里那盏亮堂点的灯,更填不满缝纫机定金挖出的那个大窟窿。
她咬了咬下唇,眼神重新变得坚定。不行,不能动摇!她得想办法,凑够剩下的钱!那台缝纫机,是她的出路!
她走到墙角那个旧木箱边,蹲下,解开布条,掀开箱盖,樟脑和尘土的味道涌出来。
她伸手进去,越过那些旧衣服,手指急切地探向最底层,摸索着那个硬硬的、装着剩余家当的厚布包。
刚摸到布包粗糙的棱角,楼梯上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还有小海清脆的喊声:“妈!我们回来啦!”
林秀云心里一慌,像被烫到一样猛地缩回手!
慌乱中,她随手抓起箱子里最上面那件东西——正是李红梅给的那块簇新的深蓝色劳动布!
她想都没想,就把那块厚实的布胡乱塞进怀里,用棉袄的前襟紧紧捂住!刚直起身,手忙脚乱地想把箱子盖上——
吱呀!
门被推开了!
周建刚拎着热气腾腾的水壶站在门口,小海像个小尾巴似的跟在他腿边。
林秀云保持着半蹲的姿势,一只手还按在掀开的箱盖上,另一只手死死捂着鼓囊囊的棉袄前襟。
心,在那一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咚咚咚地狂跳,震得耳膜发疼!血液好像都冲到了脸上,烧得滚烫。
周建刚的目光,像探照灯一样扫过来。
先落在她脸上那抹不自然的红晕上,又落在她按着箱盖的手上,最后,定定地落在了她棉袄前襟那明显鼓起的一大块上!
那块簇新的、深蓝色的劳动布,厚实挺括,隔着薄薄的棉袄,轮廓清晰得刺眼!像一面鼓起的、无法掩饰的旗帜!
时间仿佛凝固了。
炉火还在噼啪作响,水壶嘴冒出的白汽袅袅上升。
小海看看爸爸,又看看妈妈,似乎也感觉到了那股不同寻常的紧张气氛,小手悄悄抓住了爸爸的裤腿。
周建刚脸上的那点因为奖状带来的、微弱的亮光,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林秀云无比熟悉的阴郁,甚至比之前更沉、更冷!
那眼神像淬了冰的刀子,直直地戳在她捂着前胸的手上,又仿佛穿透了棉袄,钉在了那块崭新的、来历不明的布上!
他什么也没问。
只是拎着水壶的手,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塑料提手被他捏得吱吱作响。
热水壶沉甸甸的,壶身映着昏黄的灯光,微微晃动。
他迈步进屋,沉重的脚步声像鼓点砸在林秀云紧绷的神经上。
他没有走向煤炉放水壶,也没有走向墙角放工具袋。他就那么直直地走到屋子中央,离林秀云只有两步远的地方,停了下来。
然后,他把那壶滚烫的开水,“咚”地一声,重重地撂在了那张旧方桌的正中央!
力道之大,震得桌上的碗筷都跳了一下,发出刺耳的碰撞声!
壶里的开水剧烈地晃荡着,发出沉闷的咕咚声,壶嘴喷出一股滚烫的白汽,直冲屋顶!
小海吓得“啊”了一声,猛地抱紧了爸爸的腿。
周建刚没看儿子,也没看桌子。他的目光,依旧死死地钉在林秀云棉袄前襟那块无法忽视的鼓起上。
额角的青筋,在昏黄的灯光下,一根根暴凸起来,随着他压抑的呼吸,突突地跳动着。
屋里死寂一片。
只有开水在壶里不安分地翻滚着,发出令人心焦的、沉闷的咕噜声,像即将喷发的火山。
那滚烫的白汽,扭曲了空气,也扭曲了周建刚那张阴沉得能滴出水来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