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川正看着窗外沉思,办公室的门“砰”一声被撞开。
他眉头一皱,转过身,看到是陈群。
陈群的胸口剧烈起伏着,脸上是汗,眼神里却是一种压抑不住的亢奋。
他没说话,大步走到赵海川的办公桌前,双手撑在桌面上,气息不匀。
“赵书记”
“坐下说。”
赵海川指了指对面的椅子,语气平稳,但眼神已经变得锐利起来。
陈群摇了摇头,他站着,像一根绷紧的弦。
“张顺,招了。”
“是孙兴华。”
“财务办主任,孙兴华。”
“他指使张顺偷的钱。”
“三十万。”
“孙兴华告诉张顺,这是领导的安排,为了平一个账。”
“棚改资金的窟窿。”
赵海川的瞳孔收缩了一下。
他没插话,示意陈群继续。
“张顺拿了一万块封口费,剩下的二十九万,孙兴华拿走了。”
“说是要去交给领导。”
“他没说哪个领导。”
“但是!”
陈群加重了语气,“张顺偷钱那天晚上,躲在仓库里,亲眼看到袁振海和孙兴华在隔壁的财务室里吵架。”
“吵得非常凶。”
“袁振海指着孙兴华的鼻子骂,说他这么干,是要把所有人都拖下水,要死人的!”
办公室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空气仿佛凝固了。
赵海川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
他再次睁开眼时,眼底一片冰冷。
一条完整的逻辑链在他脑中瞬间形成。
李光照,或者说他背后的势力,挪用了棚改专款。
窟窿太大,补不上了。
于是,他们想出了一个最蠢,也最直接的办法——制造一起盗窃案,让三十万现金“合理”地消失,做平烂账。
孙兴华是执行者。
张顺是那只被推出来的替罪羊。
赵海川嘴角扯出一丝冷笑。
真是好算计。
如果不是自己逼得紧,让陈群死死咬住不放,恐怕张顺早就被灭口了。
到那时,盗窃案会变成悬案,袁振海的死会成为意外,棚改资金的窟窿也会被完美地掩盖过去。
李光照和他的同伙,将继续高枕无忧。
“口供,拿到了吗?”
赵海川问。
“拿到了。”
陈群点头,从口袋里掏出几页皱巴巴的纸,上面是刘明颤抖着记录下来的笔录,“张顺按了手印。”
赵海川拿起笔录,快速扫了一遍。
他的手指在“袁振海”和“孙兴华”这两个名字上重重地点了点。
“够了。”
赵海川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踱了两步。
这张口供,就是一把刀。
一把能直接捅向孙兴华,撕开李光照那张虚伪保护网的利刃。
他走到办公桌旁,拿起那部红色的保密电话。
他走到办公桌旁,拿起了那部红色的保密电话,拨出了一个烂熟于心的号码。
属于他的老领导,县委副书记,耿群。
电话只响了一声,就被迅速接起。
“说。”
“耿书记,我是海川。”
赵海川的声音压得很低,但语速极快,“清河镇的案子,挖出东西了。”
耿群没有问是什么东西,只是沉默了片刻,似乎是在示意他继续。
“盗窃案的贼抓到了,叫张顺。”
“他招了,是财务办主任孙兴华指使他干的,目的我猜测是用盗窃案来平棚改资金的窟窿。”
“我现在手上,有张顺的口供和手印。”
电话那头,耿群的呼吸声也变得凝重。
“海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