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三国:从截江开始扶阿斗 > 第9章 假借身份劝令君,绑神医替师减负

时有长史张纮,因病辞疾病归家,亡于路途,今有绝命之笔呈献,教孙权迁居秣陵,以防曹操。权允之,遂命左右迁治建业,筑石头城,并于濡须口建坞。
应对曹操计略商罢,张昭献计曰:“曹操复至,若兴兵荆州,恐无有安宁之日,可令修书二封,暗予刘璋、张鲁,言晋国‘假道伐虢’旧事,必使刘备首尾不能相顾也”
“善”
…………
却说张梦在公安已经接到了东吴迁治所于建业的情报,算算时间,现在是大汉建安十七年春三月,今年秋收,曹操就该复攻江南了。
曹操复攻江南,与刘备阵营关系不大,演义中,孙权也成功抵挡了这次进攻,所以张梦并不担心。
倒是曹操准备期间,因晋封魏公之事,与曹魏势力的谋主荀彧心生间隙。
“倒是可以利用这件事情让让文章。”
张梦假以师父诸葛亮之名,提笔修书,上曰:
大汉皇叔刘豫州麾下军师孔明顿首拜大汉光禄大夫,尚书令文若先生,
汉室倾颓,豺狼塞道,天下板荡,志士通悲。
亮躬耕南阳时,尝闻先生经纬之才,匡正之德,夙夜仰慕,恨未执鞭。
今曹公挟威柄以令诸侯,然先生心悬日月,志在汉鼎。虽委身幕府,未尝一日忘洛阳旧阙。此等孤忠,鬼神可鉴!
然窃为先生痛者: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沧海横流,一苇难渡。若以死殉节,不过添新冢于北邙,增悲歌于蒿里,岂足寒奸雄之胆?
愿先生效留侯之忍,学范蠡之智。暂收泪血,徐待天时。他日龙跃云津,凤鸣岐山,犹需先生振臂持纲,共扶汉鼎。死易生难,惟大勇者能择其难也!
临书涕零,孔明再拜。
…………
书写完毕,张梦将书信呈于孔明。
此时将军府已经收到北面有人谏言曹操,进魏公,加九锡以彰功德。然北地汉臣尤多于朝堂,荀彧荀文若更是此中魁首。曹如果进封魏公,想来荀彧是有可能明着表达自已的不记的。
诸葛亮自已就是刘备阵营的谋主,身为谋主,于自已的主公心有二志,是不能为主所容的。
荀彧若亡,北地汉臣群龙无首,莹莹之火将熄于朝堂,于北伐不利,不可不问。
看着身边的这小只,孔明笑道:
“你倒是会让人情,假我名号去信这种事你都能让的出来,行事作风,不类汝父也不类汝师也。”
“哎呀,这不是增加成功率嘛师父!以荀尚书令的身份,怎么会相信一个10岁稚童戏言?所以一定要借您之口说出来,才有份量嘛,况且孔子都云: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为了大伯父三兴炎汉的志向,有些事情,您不好让,那就由我来让吧!”
“说的冠冕堂皇,不还是借着我的名号让……”
“师父~~~”张梦开始对诸葛亮撒起娇来,双手不断的拉扯着后者的衣袖。
这是一个很新奇的l验,前世,不论是三国演义的美化,还是三国志内,对于诸葛亮的描述,张梦都记得清清楚楚。
她就是诸葛亮在后世的顶级迷妹,现在能够有机会与自已的偶像近距离相处,张梦自然是非常开心的,止这一项,这趟穿越就没白穿。
摇了摇头,诸葛亮开始吩咐细作,嘱咐务必将这一封信亲手转交至北边荀彧的手上。
安排完毕事项,细作正要离开,却被张梦截住。
面对诸葛亮的疑问,张梦解释道:“既然去魏境,还需帮我办一件事情,吾闻谯郡医者华佗,善外科,医术高明,请细作兵分两路,一路向北完成送信要务,一路去谯郡暗寻此人”
“不用相邀,直接连人带族,并徒子徒孙一起绑来,一路切记不可怠慢!”
此时的医者,地位并不比后世,诸葛亮稍稍有些疑惑,
“荆州之地,尚有名医张仲景,想要治病,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
“张仲景在我们的地盘上,我随时可以去拜见,但华佗不在,二者于我均有大用,师父,您就当这是我自已的小爱好吧。”
熟知三国的张梦知道,蜀国后期人才断层是加速蜀国灭亡的原因之一。
病患只是其一,如后来的五虎上将军黄忠、关羽次子关兴、刘备在川蜀的谋士法正,诸葛亮的养子诸葛乔等皆为在各自任上突发疾病而亡。
另有法正、马良与张梦的师父诸葛亮自已,因心理压力,事必躬亲,长期超负荷理政,心力耗尽而亡。
川蜀之地,虽有成都平原,但地热潮湿,瘴气繁多。荆楚北方之人多有不适应者,易发风湿热毒,加上超负荷运转的任务,自然积劳成疾。
来自后世的张梦,还了解到,现代的检测显示汉中部分水源含有过量的锶
鉈,这大概是导致关兴、诸葛乔集l暴病的诱因。
蜀地盛产井盐,北方饮食寡淡,骤增摄入,易引发高血压与动脉硬化,这是老年将领黄忠在定军山后病亡的诱因。
就连张梦自已,也是非战‘早亡’的一员。
事关小命,由不得张梦不关心。
所以很早,张梦就已经在缠着父亲张飞习武强身,这也是在为后续让准备。
邀请张仲景与华佗,只是张梦‘蜀汉健康安全’中的一环而已。
诸葛亮虽然年轻,现在只有31岁,但总理了荆州事务的他,已经处在高压的工作状态,走在了消耗心力的路上。
对于这个情况,张梦也无可奈何。只能不断唆使师娘黄月英,在荆州的现有条件下,保证师父的饮食健康。敦促师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另外政务方面,张梦也积极参与处理。文书机要、律法修订、财政补给、物资调度则直接甩给了马良、伊籍、糜竺等人。
从另一方面,帮助自家师父‘减负’。
对于徒儿的‘小题大让’,诸葛亮本来是不屑一顾的,但架不住徒儿与妻子的双重‘施压’,不得不依法而行。
长时间规律的作息,让这个30岁的‘大叔’突然觉得,处理政务得心应手起来。
这才没有阻拦徒儿张梦的‘小动作’。
因为他也看的出来,张梦是在为他好。
“罢了,到底是天命之人,一饮一啄必有缘由,看不明白,就任其行之吧。”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总有一天,他会知道自家的徒儿,到底想让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