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华娱唯一太阳 > 第二十九章 新生代

“没问题。”
沈善登一口答应了下来。
不是原则性问题,还是要尊重一下老同志的。
引入华易和光线的资金都是有目的的。
光线能进一步完善《督公》的发行结构。
中影的发行优势在院线渠道整合,大的方面。
光线则是有着发行矩阵,在影院点对点上,能和中影形成互补。
再结合沈善登个人公司的互联网营销,《督公》仅在宣发这一项算当下行业最顶尖配置。
而华易行业资源更胜于光线。
华易在当下,是电影产业民营公司中的代表。
特别是王晶花出走澄天之后,澄天背后是日资,华易和其决裂,一定程度上扛起了电影行业民营领域的大旗。
沈善登重生而来,很清楚,华易再有两三年就能成为华娱第一股,然后股价上升,华易大小王一跃成为娱乐圈资本大佬。
不过眼下华易上市很不明朗,影视公司上市没有先例,创业板也看不到影子。
沈善登想要先和华易结个善缘,再看看能不能买点原始股。
而且华易明星资源方面,即使王晶花走出带走了一批人,但底子还在。
营销能力也是不俗,港台营销手段,华易学了不少。
既然韩三平不希望他和华易走的过近,沈善登就要考虑次优的了。
“伯纳和光线?”沈善登询问。
其他投资方,行业外的根本不考虑。
《督公》现在是热门项目,行业外的资金,仅能提供钱的支持,没有行业资源方面的加持,纯投钱,不具备任何吸引力。
行业内的,伯纳在行业资源上和中影有重合,星美也可以,但星美情况复杂,比华易还要复杂,不缺资金的情况下,没必要蹚浑水。
“按你的意思来。”韩三平这次没说什么。
其实,韩三平是很尊重导演的剧组权力。
只是他视察完《投名状》剧组,又了解了《赤壁》项目,心都凉了。
这两个项目的情况基本被沈善登说中了。
相对应,沈善登这边项目搞的如火如荼,展现了远超自身年龄的成熟。
这简单一对比,沈善登在韩三平心里的地位,大大提高。
而且韩三平也感觉到了,《无极》之后陈凯歌身败名裂,短时间不会碰古装大片。
使得他手下可用之人,不能说大大减少,也是几无可用之人。
这也是韩三平看出来了《赤壁》和《投名状》项目存在问题,只能按住不发,有点无可奈何的原因。
因为他没有牌。
要是大陆这边有几个可以拍古装大片,有能力又有意愿拍商业片的导演,他也不会怎么被动。
相应的,沈善登作用和价值越发凸显出来。
哪怕不考虑古装大片的升级,大片战略的未来等远期目标,只是眼下来说,《督公》项目成功,他面对港岛导演,也会多一份底气。
韩三平也是有点卑微了:“小沈啊,不是我管得多,我也是为了你好,华易风气不适合你,你这个年龄,玩不过他们的。”
当年他要搞商业片,力排众议让冯小刚来做导演,影片成功后不顾杂音给足了奖励。
而等到《没完没了》冯小刚和华易搭上了线,民营公司的优势就展现出来了,糖衣炮弹,是国营公司所不能给的。
韩三平担心沈善登把握不住,被人用金钱、女人给腐蚀了,甚至沾染了更不好的东西。
冯小刚那是苦过的,摸爬滚打过来的,和华易算是棋逢对手。
沈善登略显无奈:“我这个人主张共赢,不过厂长的教诲,我也会牢记。”
他对自己有信心,愿意接受考验,让自己的软肋迎接挑战!
可惜了。
沈善登没多纠结,给韩三平介绍《督公》项目进度。
《督公》筹备初期的核心工作是案头工作、人员组建、设计规划、预算细化、场地堪景、技术测试等。
转入北影厂之后,租的是北影厂的一间大办公室,有两百多平,按照工作特点,分割成了几个大块。
“我们现在已经建立起来了跨部门协作的框架,每周都会进行模拟报告,进行动态调整。”
“基于实际进度预测项目重要节点,选角、开机、杀青日期,及时干预偏差。”
韩三平暗暗点头:“说说具体工作。”
沈善登回道:“目前是前期筹备会议,以导演、第一副导演,制片主任、摄影指导、美术指导,共同确认计划。”
“剧本基本确定了下来,截取了从武宗末年到嘉靖最锐利改革的时间段,把后面的南巡失火、宫变去掉了,让剧情情绪从始至终往上走。”
“吴京负责剧本拆解与拍摄计划的直接执行,以及日常管理。”
“主导剧本分解,使用ovie
agic
schedulg将剧本拆解细化,梳理场景清单,内景外景、日戏夜戏,角色出场表精确到每个场景的演员需求,建立道具、服装、特效、特殊器材需求清单,制定拍摄日程。”
“然后进行场景集中,避免同一场地反复转场,根据天气、季节敏感性设计优先拍摄的戏份。”
“确定戏份复杂度权重,大场面、动作戏预留更多时间。”
“我们初步定档十月底、十一月初,时间有点紧,所以打算把大场面、动作戏放在前面拍,同步进行后期制作。”
“当然目前吴京的主要工作,是先确定角色,然后进行选角,以便确定主要演员档期。”
沈善登如数家珍,对项目了然指掌。
“制片主任张能手,进行资源统筹与预算管控。”
“张制片很专业,协调能力很强,很多场景的拍摄预算,只一看就能估得差不多,在确定拍摄计划的是否经济合理上,发挥了很大作用。”
陪同的张能手微微挺起胸膛,谈起了自己的工作进度。
沈善登这个老弟能处!
张能手表现完,沈善登才继续道:“我这个导演,就是确定分镜头设计,明确每场戏的镜头数量与复杂度,规划好拍摄天数。”
“然后就是特殊镜头,需要长时间拍摄的镜头,要留足时间,有些器材也要提前预定。”
“我们现在就是希望可以流程化,确定每日通报,让剧组的人能够看得见我们每天完成的工作。”
“我对《督公》项目的要求,展现出工业化的项目管理,世界一流的创作团队,世界一流的创作意志。”
韩三平听的很入神。
在沈善登身上,感觉到了朝阳、自信的力量。
原本只是想来提个醒,现在有点不想走了。
货比货得扔。
沈善登这能力,这意识,这思想
正是他需要的那种青年导演,新生代导演。
所谓新生代,那就是在电影市场化浪潮中孕育,象征着电影行业的新生力量。
陪同的秘书廖云,倒吸了好几口凉气。
惊呆了!
暗暗把沈善登的重要性往上排。
看这架势,他要是和沈善登产生了矛盾,领导不好说会偏向谁。
韩三平到了服化道筹备区域,不由自主被概念图以及各式设计图所吸引。
在宦官、锦衣卫服化道概念图上,移不开眼睛,震惊问道:“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