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韩三平挺欣赏沈善登的。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年轻人还是要有点冲劲。
而且沈善登和一般青年导演不一样,准确的说和大部分导演不一样。
几乎绝大部分大陆这边的导演,都把拍电影看做是一种表达,一种艺术行为。
相比之下,港岛导演至少有讨好观众的意识。
沈善登身上没有青年导演张口闭口艺术、表达的毛病,有服务观众的意识。
分析问题,狂是狂了点,但是全都是从行业基本面出发,做事比较实事求是。
有规划,有路线,有行动,韩三平不介意做一个伯乐。
韩三平也是考虑让沈善登用中小制作锻炼锻炼。
大制作的筹备时间都不短,《投名状》从05年开始立项,然后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宣布项目成立。
再是几个月后开机,之前还提前进行了试拍。
《投名状》上映要等今年贺岁档,前前后后三年时间,这还是比较快的了。
而像《赤壁》最早从04年就有声音传出来,制片人吴宇森的长期合作伙伴、制片人张家振在美国电影市场交易会上正式宣布。
随后,进入漫长的剧本打磨、选角和筹备期。
原定05年开机,因为剧本问题,更换编剧,再加上预算超支,几次延误。
去年4月左右在bj附近的易县影视基地正式开机,然后周润发宣布退出剧组,又遭遇停拍。
从立项开始,快四年时间。
直到现在,主要角色还没稳定下来。
对于《绣春刀》,韩三平是寄予厚望的,非常上心。
用一部中等制片积累经验,就当试拍了。
用的钱,远不如《赤壁》几次延期消耗的资金。
用谁都是用,用在沈善登身上也一样,他是有耐心的。
他只是受不了那种被欺骗的感觉。
沈善登光喊口号了,这边压力才刚开始,就跑了。
打,第一个跑!
哪有这样的!
好比卖拐,他这边还没喊价呢,沈善登立刻成交!
来骗,来偷袭他这个老同志。
这好么?这不好!
韩三平怒了!
谁说的“古装大片”道路已经到了危机时刻,必须变革!
谁说的古装大片应紧扣中国历史,内嵌中华之魂!
谁说的要做古装大片、大片战略升级,中国电影的一员闯将!
谁在信誓旦旦,五代、六代、新生代全部看不上眼!
喊出十亿不算难,还向他保证,一定会抗住压力!
然后
就这?
沈善登见老头要生气,当场赌咒发誓:“厂长,我沈善登自己是不怕的,但是我怕害了厂长啊!”
韩三平懵了,这,还是帮他不成?
难道,他还要说一声谢谢?
他倒要听听,沈善登狗嘴里能吐出什么象牙。
“这话怎么说?”
沈善登情真意切道:“厂长不是到了职务调整的关键时刻了吗,你一心为了电影事业,但是其他人不理解啊。”
“初审的时候,我有信心,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等到评审范围扩大,我才终于深刻理解,逐渐明白厂长的不容易!”
“《绣春刀》这个项目,还没确认立项,已经有各种人要伸手,要么是想把我赶走,要么是想从中搂钱,还有因为民族自豪感的题材,下意识厌恶、排斥的。”
“没了厂长,多少人想把中影私下分了,院线恐怕全部放映好莱坞电影,到时候,中国电影怎么办呢?”
“我自己头破血流不算什么,但中国电影事业的重担抗在厂长的肩头,绝不容有失!”
闻言,韩三平连连摆手:“你小子,不要给我扣高帽子。”
沈善登脸色一苦道:“厂长,瞒不过你,我确实有点小心思。”
韩三平一副果然如此的样子。
沈善登道:“逐步制定《绣春刀》拍摄计划后,我发现自己很难驾驭。如果贸然启动,恐怕会白白浪费了这个题材。”
“甚至说的严重一点,如今古装大片的前途未来,都在《绣春刀》上了。”
韩三平神情微动,然后有点警惕:“你小子,又有什么歪理。”
沈善登委屈道:“我能有什么歪理?古装大片上,国内三大导,有的身败名裂,有的票房惨败,也有的失去了兴趣。”
“如今大项目也就是港岛那边的,吴语森导演的《赤壁》,还有陈可欣的《投名状》。”
“我对这两位导演,尊重是必须的,都很是尊重。”
“但说实话,吴导,他根本没有了做事业的心思,制作成本几次超支,然后捧弯弯的黑泽志玲,用赵遮天给她抬咖,把著名编剧踢出去,然后让自己老婆写剧本。”
“至于陈可欣导演,给李莲杰开了一亿片酬,您说,这里面有多少猫腻、水分?”
“我看报道,他还让李莲杰演文戏,而且从释出的消息来看,是偏黑暗向的,隐喻向的。”
“说句不客气的话,《卧虎藏龙》,不只是确定了东方奇观+西方内核,更是把漂亮、炫丽的武打动作,变成了乏味的慢动作。”
“《投名状》干脆更进一步,连武打都没有了。”
“刺马案又很复杂,是地方和中央的斗争,突出家国情怀就容易给人吹清之感;”
“贬低朝廷,支持地方,也就是东南自保,又有分裂倾向,不符合观众口味。”
“典型的两头堵。”
“再加上《投名状》这个名字,我们把对方当人,但以对方畏威而不怀德的殖民地性情,恐怕又生出特别奇怪的心理。”
“既要北上赚钱,又要表示自己被包养有独立性格,还要吃饭骂娘。”
韩三平听的入神,他是喜欢三国题材的,而且这个题材确实有搞头。
但从《赤壁》几次风波也能看出,吴语森确实没有了事业心。
至于陈可欣更逆天,他比沈善登更了解《投名状》项目。
给李莲杰开了天价,拍的偏向文艺片味道。
但,越听越不对劲,沈善登太喜欢贬低别人了!
回过神,韩三平一拍桌子:“小沈,你这个性格要改一改了,不能轻易否定人啊!”
就算沈善登说到他心坎里,韩三平也不能赞同。
传出去,就不好看了。
韩三平无语。
眼前的小登,把大陆这边的五代、六代、新生代否了一遍,然后又把港台大导也否了。
合着,就你沈善登牛逼是吧?
不过,沈善登的话,视角又很独特,能给他一定的启发。
韩三平告诫:“你就事论事。”
“我就是就事论事啊。”沈善登立刻认错,道:“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赤壁》《投名状》大概率扑街。”
韩三平又破防了:“《投名状》和《赤壁》也是中影组局的大项目,你就这么悲观?”
沈善登道:“票房也许不会亏,毕竟有中影保驾护航,只是这样一来,其实对中影威望也是一种消减。”
当然,对于韩三平威望也是一种消减,硬按着院线的头发行,肯定有不良影响。
沈善登没明说。
现如今,还要靠对方入行,表面尊重一下老登。
韩三平听懂了,谎言不会伤人,真相才是快刀。
他沉默了。
沈善登也怕pua老登太过,赶紧把话题拉回来:“问题来了,以我们当下电影人的性格,会承认是自己的问题吗?恐怕不会。”
“肯定是观众有问题,现在不喜欢,等十几年后观众就能看明白了。”
“肯定是题材有问题,古装题材已经过气了,甚至中国浩瀚的历史没有了号召力。”
“到时候,古装大片,甚至连带着历史这个类型,本来是我们的优势,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这座宝藏,被搞成了粪坑。”
“《绣春刀》也许是最后的机会,用成绩证明,不是观众不爱历史,而是主创搞不好。”
“否则这个类型要等十年,甚至十几年,二十年,才能重新起来,或者永远消沉下去。”
“厂长,《绣春刀》不容有失,可以说古装大片、历史题材的火种就在这部戏了。”
韩三平陷入了沉思。
沈善登说的口渴,喝了一口水。
pua老登可太难了,逼着他拿干货出来。
这些分析都是客观的描述,否则也无法让韩三平相信。
沈善登确实想让《绣春刀》这个项目等一等。
他说的并非假话,《绣春刀》有可能是古装电影,甚至古装武侠的绝唱。
如果完全考虑个人私利,沈善登应该千方百计的推进《绣春刀》项目。
哪怕这部戏扑了,以韩三平的能量,票房也能过亿。
《投名状》《赤壁》都能卖到两三亿,破亿太简单了。
执导过一个亿电影项目,再有超一亿的票房,还t的是处女作,沈善登绝对是新生代导演的代表,甚至领军人物。
但沈善登也有自己的坚持。
他都重生了,还来比烂,这不是白重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