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要了亲命了?
李承乾看着眼前众人的样子嘴角微微翘起!
小太监此时再次从旁边拿起来一道圣旨继续道:“此战战死军民均为我大离之肱骨英豪。”
“危难时刻见忠诚!”
“战死的军民全部按平日惯例双倍抚恤。”
“活着的更是不易。”
“战前朕便许诺金银赏赐自不必说,永业田家家户户必须要落实。”
“此事交于离国公去办吧。”
“微臣遵命!”
沉默!
除去陈子义说完之后整个朝堂都是沉默的。
刘宝明和王仲此时已经恢复了淡定。
两人站在前面开始闭目养神了。
原本的震静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对他们来说你在什么位置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不听啊。
况且兵强马壮者为天子啊。
此时兵强马壮的是他们啊。
看着众人不说话。
小太监深呼吸后开口道:“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文官中间位置一个一身大红官袍,一身正气满脸肃然的中年男子缓缓的走了出来。
“微臣督察院御史韩林有本奏!”
李承乾仿佛早有预料一般点头道:“准!”
“启禀陛下,微臣以为如此封赏不妥,成武侯有功不假,可是陛下莫要忘了,羌人和流寇大军加起来足足数十万。”
“禁军骁勇可仍旧不过两万。”
“此战能够获胜乃是靠城中十数万百姓不惧死出城助战。”
“方能有全功的。”
“可百姓莫非会平白无故出战吗?”
说到这里的时候他一脸正气道:“百姓者,顽固不好,教化不深,不通道理,见小利而忘大义也。”
“莫非他们能懂什么家国天下?”
“平日里贪生怕死惯了。”
“这时候能自己出战?”
李承乾眯着眼睛皱眉道:“那韩爱卿的意思是?”
韩林儿一脸老神在在道:“战端一开,吏部尚书,太子太保,已经高龄的刘宝明大人率领王仲大人等下令自己的门生,下令京师的官员,乃至于京师识字的读书人上街去苦口婆心的劝导百姓。”
“甚至散尽家财给百姓方才有了那日之盛况。”
“许多文人官员甚至亲自出城作战。”
王仲则是一脸嗔怪的走出来皱眉道:“韩林,此乃吾等读书人,吾等世家该为之事,不算功劳。”
翰林则是默默的摇头昂首道:“王仲大人高义,虽此乃吾等读书人的本分,可总是要让某些人知道是非曲直的。”
韩林再次朝着李承乾俯首道:“微臣以为成武侯固然有功,可若真论功劳,当以刘宝明大人,王仲大人,朝堂上诸位大离的忠臣。朝堂外大离的读书人。”
“如此封赏,实在是不妥,怕是要寒了天下读书人的心。”
“怕是要寒了朝堂忠臣的心!”
“还请陛下明鉴!”
这时一个红着脸的中年男子走出来俯首道:“韩大人说的对,如此封赏实在不妥。”
“吾等为官身在庙堂当为天下万民计。”
“身在地方则是代天子牧民。”
“牧民,放牧也。”
“百姓者,牛羊也牲畜也。”
“贱民者,多奸猾懒惰者,不可取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