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上书院之前,苏录只能通过老爹和族人遭受的挫折,来感受县试的困难程度。
上了书院之后,他的感受就更直观了——六十名通过层层选拔的同窗,最多不过五六人能过县试。
大哥居然高中县试是三杨的台阁体。追求的是‘颂圣德、歌太平,平正典丽,适性情之正,咎己自悼之怀。’”
“现在这种文风成了洪水猛兽,被大加批判,说是萎靡不振,阘冗肤廓,几于万喙一音,比宋代的‘西昆体’影响更坏。”苏有才无奈道:
“这道理我其实是赞同的。可我年轻的时候,朝野上下皆以台阁体为王道,不这么着根本无法进学。”
“可当我扭着本性,苦学了十年准备去应试时,风向居然大变。七杰开始复古,把台阁体贬得一文不值,令人猝不及防。这股风气还波及了此地,合江知县卢昭业那条老狗,因为是例监出身,最怕别人说他没文化。为了彰显能跟上文坛的进步,他居然一个台阁体也不录了,可是害惨了老子……”
苏录默默听着,一脸的同情。心里却暗暗嘀咕,这是从有才同志嘴里说出的,开始,已经加快节奏了吗?精彩故事即将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