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状元郎 > 第十九章 夏哥儿太忙了

于是苏录在此假设的基础上寻找变量,结果发现最大的变量就是——前两天晚上,二哥在酒坊上夜班;昨天晚上,二哥却回来了……
难道二哥才是真正的‘锚’?苏录深感荒谬,自己也没搂着二哥睡啊?怎么可能跟他有关系呢?
那有没有什么不跟二哥直接接触,也能在睡觉时影响到自己的东西?
苏录思来想去,符合要求的有两样,一是二哥悠扬婉转的呼噜声,二是二哥忙一天的汗脚味。
他很快又排除了句集注的背诵难度实在太大,苏录发现只靠遗忘曲线的‘定时复习法’还是背不牢靠,不得已又启动了‘费曼学习法’!
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学习者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是有显著差异的。
其中被动学习的效果远差于主动学习,比如单纯听讲只会记住百分之五。
而主动学习,会记住超过一半的内容——若将学习内容教授给其他人,更是可以记住九成!它也是最有效的知识留存方式。
费曼学习法就是建立在这个原理上的,即通过教学的方式来加深学习理解,达到高效留存知识的目地。
但教学的前提是理解,如果你不能用简单的语言解释某样事物,那么你就没有真正理解它。所以应把授课对象定为八岁的孩子,用最简单的语言,把知识跟对方讲明白。
苏录身边只有三岁的小孩,除了吃什么都听不懂。
其它人里,奶奶耳背,爷爷最近火大。大伯小叔都念过书,小姑一听讲就睡觉,而且睡眠质量可高了。大伯娘更不用想……
显而易见,唯一合适的,只有二哥这位‘二八大男孩’了。
可是都说了不做压力怪了呀。哪能老照着一只羊薅毛?
他再次提醒自己,苏录啊苏录,不能再打二哥主意了!
~~
“今天我们讲的是《梁惠王章句·下》中的‘王左右而言他’。”便听苏录对二哥讲解道:
“孟子问齐宣王:‘如果大王有个臣子,出使楚国前,把自己的老婆孩子托付给朋友照顾。等他回来,老婆孩子却在挨饿受冻,对这样的朋友该怎么办?’齐宣王干脆道:‘绝交。’”
“孟子又问:‘如果你的司法官不能管理他的下属,该怎么办?’齐宣王说:‘撤他的职。’”
“孟子接着问他:‘如果一位国君,把国家治理得很糟糕,那又该怎么办呢?’这次齐宣王却左右张望,把话题扯到一边去了。”
苏泰竟听得十分入迷,这时不解问道:“他为啥不接茬啊?”
“因为孟子说的就是他。之前两件事,不过是为了批评他所做的铺垫,他已经掉进了孟子的陷阱中,所以没法回答。”苏录便尽量用简单的白话解说道:
“齐宣王像这样惧怕自我批评,又以向地位低的人请教为耻,这种人不足以共谋大事。所以宋代大儒赵顺孙说:‘这段对话是在说君主与臣子,上级与下级,都应恪尽职守,不玩忽职守,方能保自身平安。’”
“原来如此。”苏泰这下明白了,高兴拍手道:“这个故事太好了,孟子说的很有道理,但我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哪里怪呢?”苏录虽然时间很紧,但还是耐心跟二哥讨论。他真心想帮二哥多学点‘大道理’……因为武举也要考策论的。
“咱得好好想想。”苏泰却很自觉道:“等想明白再问你。”
“好,二哥随时问我,小弟竭诚解答。”苏录灿烂笑道。
苏录是真高兴啊,二哥能发问,就代表他听懂了。
而自己所有的讲解,都来自朱熹的注释。能让二哥听明白,说明自己已经彻底理解了这一段,也就不担心会遗忘了。
所以二哥只要有空,他就拉着二哥开讲。句集注’已经背完了两本——《大学》和《论语》,下面就要学《孟子》了。
坏消息是一部《孟子集注》的分量,顶其它三部加起来,整整十二万六千字!
再加上一万八千字的《中庸章句》,足足十四万四千字,且还有的背呢……
ps昨晚实在太困了,没弄完就睡着了,下一章晚个一刻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