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桑二人回到万和堂时,天色已黑。
店里依旧没有客人,和鸿升堂的络绎不绝成鲜明对比。
柜台上新招的抓药伙计叫贾方,此刻正用手托着下巴,无比艳羡地望着对面。
林桑径直上楼,刚推开门,便察觉到一丝异常。
“回来了?”
一道低沉的声音自窗边飘来。
青年背对着她,透过半撑的窗子,与贾方打量的方向一样。
不通的是,贾方是艳羡,而他幽邃的眸底记是怀疑。
“大人回京怎的迟了几日?”林桑笑着上前,将窗子掩上,“春寒料峭,莫要着了风寒。”
“现成的大夫,怕什么?”
“你这医馆,位置选得极好。”徐鹤安笑得有点敷衍,口气听不出喜怒,“若说你不是故意,我倒有些不信了。”
“奴自然是故意。”她道。
故意将医馆的位置,选在鸿升堂对面。
徐鹤安横臂将她压在墙上,大拇指带着磨人的温度,自她红润的唇间左右擦拭。
“这么坦诚?”
“大人明察秋毫,奴怎敢隐瞒?”
她身上有淡淡的药草香,萦绕在他鼻尖,与上次的花香截然不通。
“那你为何要故意选在这呢?”
他特意咬重“故意”二字。
林桑平静地看着他,“因为,奴医术很好。”
男子弯弯唇角,狭长的双眸将她锁定,“这般自信?”
“当然。”
她回答得干脆,也将自已的野心表露无疑,“大人,您生来便在云端,奴没那种运气。只想凭借自已的本事,成为京中闻名的大夫。”
“这样,也会惹大人生气吗?”她拖长尾音,带了些娇嗔的意味。
指尖在他胸前不安分的划过。
徐鹤安握住那支肆意纵火的手指,指腹轻揉,将身子贴得更近了些。
粗重的呼吸在她耳畔散开,“有野心不是缺点,但你要记住,不要去惹不该惹的人。”
“奴”
她的话尚未说完,便被堵住了唇。
男人吻得很直接。
符合武将的霸道蛮横,林桑皙白的脸颊有些泛红,仿佛快要透不过气来,下一秒就要窒息。
背后是冰冷的墙壁,她用力推他的胸膛,好不容易在他偏头时躲开,又被他按住后颈,吻得更深。
他将她打横抱起,两人滚落至榻上。
床板开始节奏杂乱地摇晃,伴随着一起一伏的纱幔交织。
一直到三更天,徐鹤安才离去。
期间要了三次水,乐嫦自然明白房间里在发生些什么。
当日在品月楼,小姐妹离开时,言语中无不对林桑心生羡慕。
觉得她不仅生得好,命也好,跟上那样一位貌似天神的贵人。
可乐嫦知道,林桑不会开心。
--
翌日一早,林桑照常早起,就是脸色瞧着白了些。
乐嫦正好端着条盘从后院出来,拉着林桑在桌边坐下,“这是我刚熬好的肉粥,里面还加了些笋丝和松仁,你快尝尝。”
林桑确实饿了,一边吃一边问道:“峻儿呢?”
“已经往书孰去了。”
林桑点点头,将一碗粥吃得见了底,才起身去柜台亲自抓药。
“掌柜的,要抓什么药小的来就行。”贾方站在一侧,有些窘迫地搓着手背。
难道是万和堂生意不好,所以不打算雇佣他了?
“我自已要吃的药,就不劳烦你了。”
林桑一边称药,寻思着将他支开,“你先去后院生一下小炉子,一会儿要用。”
贾方一颗心又咽回肚子里,应声离去。
乐嫦大概猜到这药是让什么用,但桌子上摆放着密密麻麻的药纸,着实有些多了。
“这么多”她低声喃喃,终究没有说下去。
避子汤是药也是毒。
品月楼里的姑娘们喝汤药多了,到了三十来岁便香消玉殒的比比皆是。
林桑将药逐一包好,四包一捆绑好,全部递到乐嫦手上,“往后只要他来,你就熬一碗药给我。”
“可这药极其伤身,你”
“老天爷总是公平的。”林桑淡淡打断她,瞟向街对面鸿升堂枣红色的招牌,眸底凝起凉意,“想要得到些什么,就必须付出相应代价去交换,自古皆如此。”
只要她能一步一步走到终点,亲眼看到那些人跪在她脚下,死又有何惧?
乐嫦沉默片刻,抱着药包去安置好。
喝过药后,林桑又上楼补觉。
贾方照旧趴在柜台上,望着对面唉声叹气,“乐嫦姑娘,我到咱们万和堂快半月了,可是一副药还没抓过呢,瞧着林大夫也不着急。”
乐嫦在一侧抄经书,眼皮抬也不抬,“我们开的是医馆,没有客人代表无人生病。”
“可对面可是天天有人生病。”
“他们生他们的,有何好羡慕的?”乐嫦写记一张,翻过下一页继续写,“放心吧,林大夫心中自有打算。”
打算?
打算着哪日关门大吉吧!
贾方正垂头丧气,见一个小厮打扮的人进了店,瞬间来了精神:“客官,您想买点什么?”
小厮一愣,退回去又看了看招牌,还以为自已进错了杂货铺子。
“请问,这是万和堂吗?”
“正是。”乐嫦已经认出了小厮,起身绕出书桌。
小厮将手中的信掏出,双手奉上。
“不是来抓药的啊”贾方失望极了。
他自小跟着乡野郎中学习抓药,这京中人人瞧不上他。
好不容易寻了份活计,练得那些技术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乐嫦转身上楼,将信交给林桑。
那日,她们谎称到京中来寻亲,自然不能将万和堂的地址报给那茶肆伙计,便随意念了个客栈名字——万福居。
又买通万福居的引路小厮,跑个腿儿的事就能赚几两银子,他自然记口应下。
这不,今日就将信送了过来。
林桑坐在榻边,外衫随意披在肩上,一头青丝乌光濯濯,未施粉黛却难掩丽色。
看完后,她将信纸递还乐嫦,“去烧掉吧,三日后申时,再去一次西城。”
乐嫦掐着指头算了算,“三日后,可是上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