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热小说 > 玄幻小说 > 字缝里的窥视 > 第7章
秋雨又开始下时,汪洋的书柜第三层总泛着淡淡的霉味。那本深棕色的写字本被压在《百年孤独》和《聊斋志异》之间,封皮的棱角在书页摩擦中愈发蜷曲,像只攥紧的拳头。
他换了份离老房子拆迁区很远的工作,租的公寓在二十楼,窗外是川流不息的车灯,夜里再听不见墙缝渗水的声响。可每个下雨的清晨,他总会在床头柜上发现几片干枯的叶子,深褐色,边缘卷成筒状,和灶膛里烧尽的那片一模一样。
“又受潮了。”他会这样对自己说,用镊子夹起叶子扔进垃圾桶,可第二天醒来,叶子总会重新出现在原地,背面的暗红粉末蹭在白纸上,像未干的血痕。
这天加班到深夜,电梯里的数字跳动时,他闻到了那股熟悉的甜腻——是水果糖的味道。不是幻觉,那味道顺着电梯缝隙钻进来,裹着潮湿的雨气,和记忆里外婆竹篮里的气息分毫不差。
电梯门开的瞬间,他看见自家门口的地垫上,放着个竹编的小篮子。篮子边缘磨得发亮,里面铺着张褪色的蓝印花布,布上摆着几颗水果糖,糖纸皱巴巴的,透过玻璃纸能看见里面泛黄的糖块。
汪洋的心跳骤然停了半拍。这篮子,是外婆放在藤椅旁的那只。去年冬天她摔断腿那天,他还看见这篮子摆在阁楼楼梯口,里面空着,只剩半张糖纸粘在篮底。
他伸手去碰篮子,指尖刚触到竹编的纹路,就听见身后传来电梯关门的轻响。转身时,电梯里空荡荡的,只有监控摄像头的红点在黑暗中闪烁,像只窥视的眼睛。
推开门,客厅的窗户没关,雨丝打在地板上,洇出深色的痕迹。他走过去关窗,目光扫过书柜时,猛地顿住——那本写字本正摊在桌面上,最后一页“别开门”三个字旁,多了一行新的字迹,用极浅的褐色写着:
“糖要化了。”
墨迹边缘发潮,像是刚写上去的。他走过去合上本子,封皮上的指甲划痕里,竟嵌着几缕灰白的毛发,和第一次在老房子摸到的一模一样。
“外婆?”他对着空荡的客厅轻声问,声音在雨声里散得很轻。
没有回应。只有桌上的水果糖在慢慢渗出水珠,糖纸变得透明,能看见里面的糖块正在融化,粘稠的糖浆顺着桌角往下滴,在地板上汇成小小的溪流,蜿蜒着流向书柜,像在牵引着什么。
汪洋突然想起陈阿婆那天说的话:“你外婆锁了一辈子的东西,还是被你翻出来了。”她没说锁的是什么,可现在看着融化的糖块,他突然明白——外婆镇住的不是阁楼里的东西,是她自己的执念。
那些写在本子上的日期,是外公走后的每一天。“他在墙里喘气”,是她总觉得外公还在老房子里;“别开门”,是她怕自己忍不住打开回忆的门。而那些水果糖,是她留给自己的念想,甜得发齁,才能压得住思念的苦。
他拿起一颗融化的糖,剥开皱巴巴的纸。糖浆沾在指尖,甜腻中带着点微涩,像外婆最后一次在医院看他时,眼角的泪落在他手背上的味道。
这时,书柜最底层传来轻微的响动。他蹲下身拉开抽屉,里面是那本被遗忘的相册。第三本相册的封皮开了线,里面那张黑白照片掉了出来,右上角缺的那个角不知何时补全了——是用片干枯的叶子粘上去的,叶脉里的暗红粉末,和写字本里的一模一样。
照片上的外婆抱着婴儿,嘴角带着浅浅的笑,阳光落在她齐耳的短发上,泛着柔软的光。照片背面,有行用铅笔写的小字,已经快被磨掉了:“汪洋百天,他在阁楼看着呢。”
汪洋的指尖抚过照片上的外婆,突然觉得那本写字本不再发烫,封皮的褶皱里似乎藏着点余温,像外婆生前攥着佛珠的手,总能在雨天里给他暖手。
窗外的雨还在下,二十楼的风带着城市的喧嚣,却吹不散客厅里淡淡的糖味。他把融化的糖放进嘴里,甜味漫过舌尖时,眼眶突然热了。
也许有些东西,本就不该被镇住。比如老房子里的回忆,比如外婆没说出口的想念,比如这颗甜得发齁的水果糖,就算化了,也还留着余温。
他重新把写字本放回书柜,这次没有压在书堆里,而是摆在了最显眼的位置。封皮上的划痕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像无数个被温柔抚摸过的痕迹。
第二天清晨,地垫上的竹篮不见了。桌上的糖浆干成了透明的壳,像层薄薄的琥珀。只有书柜上的写字本翻开着,停在第一页空白处,右下角的褐色指印旁,多了个小小的、新鲜的指印,像是有人用带着糖渍的手指,轻轻按了一下。
雨停了,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在纸页上投下温暖的光斑。汪洋拿起一颗新的水果糖,剥开糖纸放进嘴里,这次的甜味里,没有了腥气,只有淡淡的、像外婆怀抱一样的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