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长生之约
查看任务。
【本次系统任务:穿越秦朝,赋予始皇长生,打造永恒帝国,创造全新的历史脉络】
【任务达成目标:大秦帝国统治下的人类文明到达一级文明】
【任务道具:长生仙丹】
【是否接受任务并进行穿越】
华天略一思考就接受了系统任务,周身的场景也开始变幻起来。
始皇三十五年
咸阳,咸阳宫之中。
一位身着黑色长袍的中年男子倚靠在面前的长案之上。
另一只手抓着一卷竹简正在阅读。
半晌后看完一多半的竹简,就将竹简交给了一旁的侍从。
侍从连忙接过竹简。
轻轻放到一旁的竹简堆之上,这里已经码放了有几十卷竹简。
陛下,歇息一会吧,您已经看了一早上了。
秦始皇揉了揉眼睛,将手臂微微伸开。
一旁的赵高立刻会意,上前搀扶着始皇站了起来。
始皇站起身子。
扭了扭脖子,伸了个懒腰舒展了一番身体,迈步向前走去。
朕今年过来怎么越发感到力不从心。
陛下顺应天道,操劳九州万方,怎么会不累呢,不过等到卢生那几人给陛下炼好了长生之药,陛下成就仙人之躯,定然再也不会感到劳累了。
秦始皇听后哈哈一笑。
昨日侯生献的金丹呢,给朕取来。
陛下,昨日那侯生说了,金丹只可在朝阳初生,余日落尽之时才可服用,此时服用怕是会失了药力。
无碍,给朕取来。
赵高又怎敢忤逆始皇,挥了挥手,就让一旁的小侍从将金丹取来。
始皇踱步到大殿门口。
阳光洒下正好将始皇的膝盖以下照的温热,而上半身则还是站立在阴影之中,不愿再迈一步。
【时间:秦始皇三十五年】
【地点:咸阳宫】
华天在脑中梳理了一番原本的历史。
发现现在距离始皇驾崩只有两年的时间。
不过看这次的穿越地点就在咸阳宫中,倒是省下找人的时间。
始皇将橘红色宛如玛瑙般光滑透亮的金丹拿在手中,正准备将金丹吞下。
就看见一道人影突然凭空出现在了大殿之外。
两人四目相对。
李华看着眼前半个身子处在阴影下的男人。
只是一眼,李华就能确定这人就是自己要找的始皇帝——嬴政。
那个奋六世之余烈,最终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秦朝。
自眼前这个男人之后,后世的所有帝王都有了一个统一的称谓——皇帝。
传国玉玺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让后世多少人为之疯狂。
一旁的赵高见到凭空出现的华天也是微微一愣,但很快就反应了过来。
上前一步将始皇护在身后,扯着有些尖锐的嗓子高喊:
护驾!护驾!
宫殿周围的几十甲士瞬间手持长戟将华天围了起来。
华天周围顿时出现几十把闪着寒芒的铁戟。
但这些戟在距离华天还有一米的地方都停了下来。
甲士只感觉手中的长戟戳在了厚重的城墙上一般。
明明眼前空无一物,却怎么也不能前进一分。
甲士咬着牙卯足了力气双手向下压去。
戟把都开始渐渐弯曲变形。
赵高护在始皇身前,正紧张的看着眼前的场景。
这一幕属实有些匪夷所思,如同仙家手段。
始皇的目光始终牢牢注视着眼前的不速之客,眼神中从未流露出丝毫的波澜。
华天抬手微微一挥。
周围的甲士就横飞出去,又轻飘飘的落在地上。
你是始皇帝吗
华天出声问道。
朕是。
始皇将面前的赵高一把推开,双手负在身后,注视着华天平静的吐出两字。
一股如山岳般的磅礴气势从始皇身上散发出来。
引的一旁的赵高不由匍匐在地。
这是华天第一次见到如此有威压的人,只是站在那里,都让人心生颤栗。
华天吐出口气。
轻轻说道:
始皇帝,你可想要长生不死!
听到长生二字,始皇目光一凝。
始皇追求长生多年。
不知问过多少人你能寻得长生吗这句话,却从来没有人这般问过自己。
身后把玩着金丹的动作不自觉的停了下来。
看着眼前衣着怪异的年轻男子,片刻后,始皇开口:
朕想。
好,那我今日就给你长生!
说罢,华天左手一抬,一个在阳光下光晕流转的仙丹凭空出现,悬浮在李华手心之中。
看到华天手中的仙丹,始皇的眼神终于有了一丝波动。
始皇微眯着眼睛盯着那颗漂浮在半空的仙丹。
这追寻长生的这些年,没少见那些方士表演的奇能异术。
但都比不上眼前这人。
只是短短片刻,这人就展现出几次如同仙人般的手段。
始皇不由有些相信眼前的这人。
看着在男子手中起起伏伏的仙丹,始皇心中涌出一丝火热,手指不知觉的使劲将手中的金丹捏的变形。
华天听到始皇的答复,左手向前一推,不等始皇反应,手中的仙丹就以极快的速度飞向始皇。
始皇来不及反应,就只能看着那仙丹撞在了自己的胸口。
仙丹撞在身上没有传来丝毫的感觉,仙丹穿透胸前的衣服,没入始皇的胸口。
一股难以言说的舒适感顿时传遍始皇四肢百骸。
在这突如其来的舒适感下,以始皇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沉稳性格都没忍住呻吟出声。
手中变形的金丹都掉在了地上,碎成两半。
过了一分钟左右。
始皇这才从刚才的绝妙之感中回过神来。
睁开双眼,一丝精气从眼中闪过,双眼如同青年般有神。
始皇有些不可置信的抬起双手打量起自身的变化。
只是短短片刻,始皇之前身体上的不适之感就消散殆尽。
只感觉全身有使不完的力量,身体好像回到了十几年前一般。
赵高,你看朕可有什么变化
陛下似乎变得精神了许多,就好像……就好像十几年前的陛下。
哈哈哈哈哈,好!好!好!
始皇哈哈大笑,连叫了三个好。
此丹服下,从此你将百毒不侵,金刚不坏,寿与天齐!实现的不再是长生,而是永生!
此刻的始皇难以掩饰眼中的激动,目光火热的看着李华问道:
先生所言可属实
是真是假,你试试便知。
去,给我拿把剑来。
始皇扭头向一旁的赵高吩咐,语气满是迫切。
赵高不敢怠慢,很快找来一把宝剑双手递给始皇。
始皇手握剑柄将宝剑抽出,剑刃划过阳光闪出缕缕寒芒。
这是一把不可多得的绝世好剑。
始皇手指在剑刃上摸索,感受着指尖传来的锋利,始皇略一呼气就将手指从剑刃快速划过。
这一幕吓得一旁的赵高都缩起脑袋紧闭双眼,生怕看见始皇的手指被利剑割破。
好!好!好!
始皇又是三声叫好。
看着自己完好无损的手指,始皇对李华的话已经信了大半。
不知先生想要什么赏赐,财富、女人、权力,只要先生想要的,朕都给。
那好,我要陛下封我为国师,也就是帝国之师,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
始皇没有犹豫就答应下了李华。
好,朕答应你,朕稍后就拟诏,今日就昭告于天下,册立先生为我大秦国师!为我大秦之师,为天下之师,地位仅次于朕,朕在,国师在!
李华点了点头。
多谢陛下,还请陛下放心,我之所以给陛下仙丹,只是想要缔造不一样的大秦,绝不会威胁到陛下,陛下永远都是这大秦的皇帝,是这天下的皇帝。
始皇三十五年,五月十二日
一道没有丝毫征兆的诏书通过四通八达的驰道被送到天下三十六郡。
以咸阳为中心,整个帝国都随着诏书的送达而沸腾起来。
各地的权贵都暗自揣测起来。
诏书的内容实在是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哪怕是最底层的奴隶听后都感到诧异。
诏书只说了两件事。
一,始皇得到了长生不老药。
二,封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华天为一国之师,地位仅次于皇帝,天下所有人都要尊称其为先生。
天下各处亡国的贵族都感到遗憾愤懑,该死的老天爷,怎么真的让嬴政找到了长生不老药,不过片刻后又开始怀疑起真假。
诏书刚刚从咸阳宫发出不久,就有两个人马上进宫要求面见始皇。
陛下,方士卢生、侯生求见。
始皇听到消息看了一眼一旁的华天,却见华天没有丝毫反应。
让他们退下吧,给他们一人百金,告诉他们回家去吧。
始皇并没有接见那两位方士,还让两人回家去了。
不到半天的功夫,就已经改变了历史,焚书坑儒只留焚书,不见坑儒。
先生您继续说。
华天微微点头,开口继续说道:
陛下已得长生,那就要有所改变,陛下就不能再站在凡人的视角来决定帝国的发展,陛下,你可信我
华天话锋一转,转而询问始皇。
我信先生。
始皇略一思索就说出答案。
哈哈哈哈,好!好!好!
这次华天哈哈大笑,连说三个好字。
信我便好,现在陛下有无尽的时间,现在最重要的就是休养生息,陛下这些年来统一六国,之后北击匈奴,南征百越,损耗了大量国力,
底层的百姓在多年的征战下来,过的并不怎么好,既有着沉重的赋役负担,又受着极为严苛的法律约束,连最起码的温饱问题都难以保障。
所以我们当下最重要的就是休养生息!
2
休养生息
两天后,咸阳骊山。
一副热火朝天的模样。
骊山周围密密麻麻搭建着数不清的小棚子。
骊山的山体位置已经被彻底挖矿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深坑,一个宏大的地下宫殿群已经可见雏形。
数以万计的人正不断运送材料进出。
深坑中更是有着数不清的人正在忙碌建造着。
从始皇刚开始继位,这座闻名后世的庞大皇陵就开始了建造,花费了足足三十五年的时间。
现在更是有着足足三十万人同时参与修建。
今天一道政令从咸阳发到骊山。
骊山所有被征召服役的民夫都被始皇遣散回家,仅仅留下两万余刑徒和几百匠人继续剩下的修建。
对于修建速度也没了严苛的要求,只要求确保质量。
得到消息的所有民夫欢呼雀跃。
他们已经有太多年没有回过家,有太多人从青丝熬成白发。
听到这道消息不免热泪盈眶。
陛下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所有民夫都跪倒在咸阳的方向高呼万岁。
声音响彻天地。
与此同时,距离骊山几十公里的地方,一座位于地上的宫殿群也正在如火如荼的修建,近十万的民夫正挥洒着汗水。
这正是大秦帝国的又一传奇——阿房宫!
在帝国的其他地方,还有着二十几万的民夫为阿房宫的修建默默付出。
几十米高的巨大木料,十几近百吨的各种石料通过这二十几万人肩挑体扛,穿越百里千里,不断运到阿房宫和骊山。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阿房宫和帝国各处,都响起了阵阵万岁声。
全国参与骊山和阿房宫的民夫近百万,绝大部分都被遣散回家。
只有修建驰、道长城的民夫没受影响,不过却有了薪酬,每月三钱,不再是白白服徭役。
没多久,又一道政令传遍全国。
全国减轻徭役赋税,凡是参加徭役的民夫都有了一份薪酬。
虽然薪酬与付出十分不匹配,但聊胜于无。
同时国家鼓励生育,鼓励各族互婚。
听到这则政令,全国人民都是心头一轻。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慢慢发展进步。
华天不可能仅凭一己之力硬生生的将一个文明拔高到一级文明的程度。
这已经是华天游说始皇争取到的最好政策。
3



咸阳街头,一个与周围人衣着不同的青年正打量着周围的商贩。
屁股后面还跟着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
这青年显然是华天。
那个少年则是始皇派给他的小侍从。
原本始皇给了华天一大堆侍从和侍卫,但都被华天拒绝,只要了一个瞧着聪明伶俐的跟着自己。
华天已经来到大秦有半月时间。
这半月华天游遍了咸阳,就连正在修建的骊山和阿房宫都去看了一番。
路上还恰巧碰见从咸阳宫移去阿房宫的十二金人。
按原本的历史,这十二个三丈高的金人到十六国时期就会被销毁殆尽。
好了,小火,回家吧,该干点事了。
好的,老爷。
data-fanqie-type=pay_tag>
身后的小火左手右手都提着华天在街头买的东西,转身跟着不远处的马车走去。
马车起动,缓缓驶向着城外的庄园。
又是一月过去。
距离华天来大秦已经过去一个半月。
普通百姓似乎都快要忘记华天这个国师的存在。
不过朝堂倒是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自从始皇开始追求长生。
对于政务越发的疏懒,对权力的控制越发的极端,猜忌心越来越强。
尤其是到近些年,朝堂越发混乱。
赵高李斯渐渐走到了一起开始打压其他权臣,扩张自己的势力。
各位皇子想着法的向始皇争宠。
同时不断有大臣上书劝谏始皇立储。
自从不久前始皇获得长生,一切都有了改变。
赵高不再担任胡亥的老师,非有旨不得出宫。
而李斯被始皇安排重修大秦律。
以李斯现在七十二岁的高龄,能不能撑到修完大秦律都是两说。
朝堂上再也没了劝谏立储的声音。
哪怕他们也不知始皇是否真的得到了长生。
群臣都有一种感觉,十几年前的大王又回来了。
上郡,蒙恬军中。
公子,咸阳来的消息。
放下吧,既然父皇已经求得长生,那我就安心呆在上郡吧,这里久经战乱,我就在这里安心教化百姓吧。
公子……
无需再说。不过这叫纸的东西倒真是好东西啊,薄如蝉翼,在上面写字清晰又易干,平日一车的竹简不过一部书,若是用这纸书写,一车就能放下几十上百部书,实在是方便。这便是那国师所造之物就是不知造价几何。
回公子,这纸确实是国师所造,国师还将此物的制作方法公示于众,似乎只用些花草树皮就能制作,想来应该便宜。
扶苏的手指摩挲着身前的纸片,点了点头:此物利国利民,倒是配得上国师之名。
从华天将造纸术提前引入这个世界后再次变得默默无闻。
除了春秋忙碌在田间地头,其他时间都在游览河山,生活的好不自在。
始皇三十七年
始皇开始了第五次东巡,华天随着一起。
途经云梦泽,华天透过马车看去,远处是一望无际的沼泽湖泊。
此刻谁能知道这巨大的湖泊湿地在经历两千多年的岁月洗礼后会变成一处平原。
走过云梦泽,最终抵达琅琊,最后返途。
行至沙丘平台,车队遭到袭杀。
两百多死士目标明确,直直冲向始皇和华天的车驾。
结果再次与历史相悖。
始皇毫发无损的回到咸阳。
李斯带着众臣出城迎接始皇的回归。
始皇四十一年
华天来到大秦已经六年有余。
这六年来华天似乎彻底沉寂下来,民间只有说到造纸术的时候才会顺嘴提起这神秘的国师。
臣李斯谨奏陛下,奉诏重修秦律,既承祖宗法度之基,亦参以天下初定之实,务求宽严相济、刑德并施。旧律中过于酷烈之条,如连坐之滥、笞杖之过重者,已酌量损益——凡非谋逆大罪,止坐其身,不及无辜;笞刑以皮肉不伤为限,徒役亦定年岁,免至终身。
又增便民之款:农时禁征徭,使百姓务本;商旅通关减苛税,促货物流通;乡邑设评理之职,民间细故可先由里正调解,不即入刑。如此修订,既不失秦律之威以慑奸邪,亦存仁恕之心以安黔首。伏请陛下圣裁,若有不妥,臣当再行润色,务使律法既固邦本,亦顺民心。
李斯声音洪亮,声音响彻大殿,不像是一个七十八将近耋年的迟暮老人。
这部秦律倾注了他最后的所有心血,无愧他法家之位。
第二天早上,李家人发现李斯竟在梦中逝世。
始皇得知,下令厚葬,举国哀悼,牌位入宗庙受后世子孙祭拜。
始皇四十五年
这一年始皇五十八岁,容貌依旧年轻。
陛下,国师大人来了。
哦稀客,快随我前去迎接。
陛下,我来献给陛下一物,这是我培育的粟、黍、稻、麦,产量是现在的两到三倍,希望陛下推向全国种植。
先生大德!
始皇没有怀疑产量的真假。
在国家机器的运作下,粟、黍、稻、麦的种子被发往全国各地的百姓手中。
第二年秋季,又是到了百姓最忙的时候。
各地都开始收割作物。
今年这粟一亩竟然抵得上以往的两三亩。
是啊,隔壁村种的黍也比以往多了许多。
国师不愧是神仙啊,赐下的种子都这么神奇。我原来还在愁咱家那几个半大小子不够吃,现在看来完全够了,过年还能吃顿好的哦!
冬季,一座又一座或大或小的庙宇从全国各地被建起,庙中都供奉着一个牌位。
大秦国师,百姓之师之位
这次华天这位大秦国师真正的走入了百姓之中。
始皇五十五年
这一年始皇六十八岁,容貌依旧如同三十多岁。
自从新的粮食在全国普及种植,百姓家中的粮食渐渐丰裕。
平常人家生五六个孩子,粮食上都不会太过拮据。
全国除了天灾人祸,已经很少有人被饿死。
同时因为减轻了赋税徭役以及新的秦律,普通百姓的日子过的比十几年前好了太多。
4
雄图霸业
陛下,现在我大秦有多少人口
哈哈哈,先生,我大秦现在足足有五千万余人口,想二十年前不到三千万,短短二十年,竟然增加了两千万之多。
因为政策鼓励生育,粮食也比较充足,古代晚上又没有什么其他娱乐活动。
家家户户都放开了生,一个太少,两个少,三个还行,四个好,五个棒来六个妙。
谁家不生个四五个还会被同村人瞧不起。
所以这二十年来,全国人口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如此,那便准备北伐!直击匈奴!
好!
始皇神色激动。
这些年来蒙恬从没有放松军备,时常跨过长城实战练兵。是时候一口作气拿下他们了。
上郡,军营。
好!
蒙恬收到始皇攻伐匈奴的诏书,更是激动的一掌将面前的书桌拍成两半。
此时的蒙恬已近古稀,仅比始皇年轻一岁的。
虽皓首苍颜,眼神却锐利如鹰,毫无迟暮之气。
传我军令!全军备战,三日后讨伐匈奴!
这二十年来蒙恬在始皇的授意下不断培养战马和骑兵。
现在已经有了足足十六万铁骑。
个个都装配了国师提供的马蹄铁和马鞍。
使得战力大大提高。
再加上直到前两年才修建完备的长城以及囤积多年的粮草。
蒙恬有信心,在长城之外横扫匈奴各部。
三日后,蒙恬率领着十六万铁骑,八万步兵,浩浩荡荡的开入草原。
军队身后还有着近十万人的民夫保障军队的粮草供应。
长城关头,年近半百,双鬓微白的扶苏看着军队向草原深处开去。
祝将军凯旋!
扶苏鞠躬做礼,眼角湿润。
始皇五十六年秋
边境传来喜报。
蒙恬率军跨过阴山,横扫匈奴诸部,一路横推,攻破茏城,踏过狼居胥山,兵锋直达北海。
匈奴所有部落几乎都献上降书,没有献的,都被屠戮殆尽。
始皇大喜,封蒙恬为北武侯,并命公子扶苏对草原百姓宣讲秦律,同时教化百姓。
始皇六十五年
这一年始皇七十八岁。
距离上次讨伐草原已经过去十年,这一年始皇再起兵锋。
兵锋直指帝国西方。
始皇发兵五十万,分两部分各二十五万,直扑西南与西北。
大军一路推进,直到被喜马拉雅、昆仑、天山这三座庞大山脉挡住去路这才堪堪停止。
这一次西伐,耗时远超上次,足足花了五年时间。
一路上缺氧高反以及缺水极大的制约了行军速度。
始皇八十年
经过十年的休养。
始皇分别派出三十五大军向南,十五万大军向东。
剑锋直指东南亚和东北。
东北多是被蒙恬打退的游牧民族,不到一年就将军队推到了黑龙江,这才停止。
东南亚环境湿润,森林稠密,多蛇虫瘴气,士兵很多水土不服。
幸亏有华天提前炼制的一些药物,这才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瘟疫。
花了将近三年时间,大军才推进到沿海地区,被茫茫大海挡住去路才罢休。
至此大秦帝国疆土空前庞大,将近一千五百万平方公里,相较于二十五年前足足扩大了四倍。
占全球陆地面积的十分之一。
始皇八十四年
六十四岁的胡亥不甘当一辈子的皇子,发动叛变。
却被始皇轻松镇压。
胡亥被下令关入宗人府,这个人变得疯疯癫癫,不到七十就薨逝。
远在草原的扶苏得到胡亥的死讯唏嘘不已。
扶苏长胡亥十岁,现在已经是老眼昏花,头发雪白稀疏,走路都要下人搀扶。
弟弟啊……
两年前蒙恬老死归葬。
扶苏浑浊的老眼看向天空,只感觉无边的孤寂将自己淹没。
始皇八十五年
扶苏似是预感到自己的死期将至,拖着残老的体躯从草原赶往咸阳。
始皇得到消息,亲自来到咸阳城门迎接。
在下人的搀扶下,扶苏颤颤巍巍的从马车上走下。
看到前方那几十年都未曾变化的男子。
扶苏竟有些恍惚。
甩开下人搀扶的手,扶苏一步一步的走到嬴政身前。
父亲,我想你了,孩儿好孤单啊。
扶苏紧紧抱着父亲,突然嚎啕大哭起来。
我的孩儿啊。
始皇也罕见的难过落泪。
两天后,扶苏薨逝,始皇下令将扶苏安葬在骊山周围,紧邻着扶苏的园寝。
5
祭天
大秦元年
始皇八十七年
这一年始皇一百岁。
始皇携华天一同前往泰山祭天。
维朕临御之岁,始皇帝政,谨以苍璧、黄琮、牺牲之仪,登泰山之巅,昭告于皇天上帝、后土神祇:
昔朕承先祖余烈,扫六合,诛暴乱,定海内,号为始皇帝。赖天地垂佑,得获长生之道,得历万载而不衰。自亲掌乾纲以来,未尝一日敢忘天命:西出玉门,收西域三十六国,置都护以安戎狄,流沙之地尽为王土;北逐匈奴,逾阴山,跨大漠;东拓辽东,抵朝鲜半岛,设郡县以化夷俗,沧海之滨皆沐王化;南征百越,平岭南,下交趾,通灵渠以利舟楫,瘴疠之乡变为膏腴;西接青藏,纳诸羌,设驿道以联雪域,昆仑之麓尽归版图。今日之域中,东至扶余,西极葱岭,南暨暹罗,北达北海,皆朕之疆土;四海之民,无论华夏蛮夷,皆朕之赤子。
又念生民之本,在食为天。国师研草木之性,改良稻菽,一亩之收较古数倍,岁无饥馑;兴水利,凿沟渠,引江河之水溉万顷良田,旱涝不侵。是以天下仓廪充盈,百姓家有余粮,老有所养,幼有所教。昔之大同之世,未若今日之盛也。
朕闻,天命在德,在功,在安民。朕以长生之躯,行不朽之事:书同文,使四海言语相通;车同轨,使九州往来无阻;法同度,使万民行事有章。不敢以私废公,不敢以逸代劳,唯以保民、扩疆、兴利为务。今日登此泰山,非为夸功,实乃报天地之佑,谢神祇之助,更祈上苍:愿朕之疆土永固,无有分裂;愿朕之兆民永安,无有灾厄;愿朕之法度永行,无有悖乱。朕当永秉此心,奉天承运,治世万年,不负天地所托,不负生民所望。
谨以所祷,告于上下神祇。尚飨!
这一年,又被称为大秦元年。
又是百年时光流过,已是大秦100年。
这百年来,自从华天将水泥研究出来。
大秦就开始了大基建时代。
一条又一条的水泥路像是蜘蛛网一般在大秦版图上蔓延开来。
到了后期已经有人开始尝试使用水泥建造房屋。
东南亚地区的橡胶在华天的示意下开始被大量收割。
有聪明的人已经想到将橡胶运用在车轮上。
得益于水泥路的建设以及橡胶车轮的装备普及。
两个地方之间的通行时间大大缩短。
天南地北的物品货物开始了大规模的交易,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帝国人口也达到了九千多万,马上就能突破一亿的大关。
不过相较于如今的帝国版图,一亿人口还是太少。
很多地方都处于荒废状态。
大秦200年
这百年,大秦帝国开始了规模极其庞大的教育工程。
帝国在全国县级地方开始使用水泥修建小学堂。
有的地方学堂甚至修建到了乡一级。
帝国鼓励孩童参加学堂教育,凡是在小学堂学够四年的。
就有资格前往郡中的学堂参加三年的中学堂教育。
最后合格毕业的就有资格在各郡或是帝都咸阳参加大学教育。
因为造纸术以及印刷术在这一百多年间的发展,教育成本都在帝国的承受范围之内。
小学堂的四年教育都不用交钱,不过其他的教育都需要付出学费。
很多百姓在农忙之时,都喜欢把家中的小孩送到小学堂之中。
受华天的影响,始皇自从获得长生后就不再以法为尊,转而包容百家,不再压制其他百家文化的发展。
所以学堂之中往往有多家学派的老师开课讲课。
课程内容丰富而实用。
其中以农家、医家、儒家最为受人欢迎。
大秦400年
教育工程已经经过二百年的推进。
小学堂的教育已经循序渐进的成为了强制性教育。
凡帝国未满十五周岁的孩童,不论男女,都要在县、乡、村的小学堂进行四年的学习。
若有未参加的,家长都要受罚。
现在的大秦帝国,人口已经高达五亿。
受过小学教育的几乎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九。
几乎人人识字。
不过小学教育结束后愿意进行进入中学学习的,少之又少。
全帝国受过中学以上教育的只有几千万人口。
毕竟在一个农耕社会,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读书没有什么用。
识几个字,能自己读懂村口贴的告示就行了。
因为教育工程的影响。
全国的文化氛围浓郁,诸子百家迎来了井喷式的发展。
文化极其繁荣,导致文艺方面开始了大踏步前进。
各种书画字帖,各种类的书籍……让人应接不暇。
后世将大秦元年到大秦200年这二百年的时间称为萌芽时代。
大秦200年到大秦600年这四百年时间被称为文化大爆发时代。
此时的社会进展,几乎比得上原本历史上的明朝,甚至更加领先。
在华天的影响下,大秦用了六百年就走完了后世花一千六百年才能走完的路。
原本的历史中,制约社会发展进步的就是战乱以及混乱的制度。
华天将这两个因果剔除,使得时代发展迅速。
不过以后世的角度看来,在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需要外部的力量来刺激社会继续向前发展。
这个外部的力量就是压力,就是战争。
安逸了六百年的大秦帝国正需要外部的力量来进行继续的发展。
大秦600年之后。
在始皇和华天的暗地操作下,帝国开始扶持海外势力。
目标就是西欧的拜占庭帝国。
在大秦的帮助下,拜占庭帝国吞并波斯帝国,成为唯一一个横跨欧亚的庞大帝国。
之后的大秦又像是一个蛮横的无赖一样。
强行塞给了拜占庭帝国很多技术与知识。
百年时间强行将拜占庭拔高到了一个看起来与大秦差不太多的程度。
华天看发展的差不多,就将早就研制出的蒸汽机技术抛了出去。
随着蒸汽机的大量普及。
轰轰烈烈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了。
拜占庭帝国也在悄悄关注着地球另一面的大秦。
看到蒸汽机的神奇。
马上就开始大力引入蒸汽机。
蒸汽机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社会发生了极大改变。
变强的拜占庭帝国最先按耐不住,向一旁的印度开战。
一艘艘蒸汽驱动的战舰杀向印度。
印度马上向宗主国大秦求救。
经过一年的鏖战,
大秦将拜占庭打了回去。
但两国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
大秦800年
世界迎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可让人没想到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进者竟然是之前一直默默无闻的英国。
这一点就连华天都没想到。
只得将手中准备好的电力技术收了回去。
英国因为较早的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力就追赶上了大秦以及拜占庭。
极速发展下的英国很快就开启了大殖民时代。
美洲以及非洲西北部地区,是英国殖民的首要目标。
地球上其他地区已经被大秦以及拜占庭帝国瓜分,只留下一些相距较远的不毛之地。
英国和拜占庭没过多久就组成联盟,名为——大西同盟。
共同抗衡庞大的大秦帝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大秦帝国内部掀起了一阵腥风血雨。
无线电、电话的普及,以及铁路的建设和汽车的出现。
信息传递和交通运输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始皇下令开始严查帝国上下的贪污腐败。
数以万计的巡查人员从咸阳出发前往帝国各处。
或是乘船,或是坐车,或是搭乘蒸汽机车。
每一位巡查人员每天都需要向中央汇报当天情况。
即使秦律对于贪污腐败有极为严苛的惩罚。
经过几百年的安逸后还是有好多人开始在红线上跳舞。
肃清行动在始皇的亲自指导下不间断的执行了十年。
十年来全国一共处死三百多万人。
轻者抄家砍头,重者直接夷三族!
在始皇铁血手段之下,帝国风气得到极大改善。
天下十亿臣民一齐高呼陛下圣明。
这是华天为后续技术发展所做的又一准备——去除贪污,去官僚主义。
大秦900年
大秦与西盟之间摩擦不断。
两方之间不断爆发矛盾冲突,因为核武器的威慑,双方都不敢将矛盾激大。
之后的百年,双方开始了长久的军备竞赛。
双方科技在压力竞争下得到了迅猛发展。
此时大秦实施多年的教育工程发挥出了它最大的作用。
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大量的科学家,学者。
各行业都开始了高速发展。
社会变化日新月异。
……
先生,有几年日子没见了。
五年了,陛下。
此时的始皇,已经一千零四十七岁。
距离两人第一次见面,足足隔了一千年的岁月。
始皇眼中已经没有了人类的情感波动,好像石头一般冰冷。
先生,你孤独吗。
始皇冷漠的眼神扫向华天。
朕……感到好孤独啊,自从遇见先生后,生老病死就离朕而去,身边的人一个又一个的老去,朕就好像世间的看客,陪着朕走到今天的,只有先生,还有殿外的那十二座金人。
哎……
始皇的叹息传遍阿房宫,传到周围一百五十公里的茂盛森林,传向头顶的广袤宇宙。
7
长生叹
大秦1566年
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人类文明正式迈入一级文明,真正的成为了星球的主宰者。
【任务达成,任务评价:A】
呵,只是A吗。
陛下,可要死去
好。
大秦1567年六月十九日
始皇昭告天下,他要与国师一起斩断长生,离开世间,入主骊山皇陵。
诏书一出,天下悲然。
始皇与国师已经是当时所有人的精神信仰。
没有人不悲伤。
骊山皇陵,这座宏伟的皇陵等了一千多年,终于等到了他的主人。
陛下,可想好了
嗯,扶苏,亥儿已经等了我太久了。走吧,先生,请!
哈哈,你先请。
哈哈哈哈哈,先生你先请!
不如一起请吧。
哈哈好,不愧是先生!
始皇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长生叹》
咸阳宫阙锁寒烟,霸业沉沙不计年。
六国车书归一统,千城甲盾护宸筵。
侯王将相骨成尘,独我痴顽守岁年。
东海潮来又潮去,骊山树老复树繁。
旧臣魂魄随风散,故妃脂粉化泥残。
金銮空对孤灯影,玉座长凝冷月天。
纵握乾坤千万里,难填胸次半分寒。
谁知不死非天眷,却是人间最苦缘。
若得重来焚药鼎,愿随春草共枯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