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籍官员,因为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他们也不敢反对。
趁此机会,把南北分榜录取制度定下来。
北方所有人,都得到了安抚。
一旦政令在贡院张榜公告,民众看到之后,绝对会高呼万岁。
朱允炆想着这一切,对朱元璋的崇拜和感激,更近了一层。
他抬头看着朱元璋,眼中露出一股坚定。
“皇爷爷,你雄才伟略,智计无双。”
“南北分榜录取的办法,也只有你才能想得出来。”
“这样的策略,北方学界必然归心。”
“这件差事,孙儿一定办好。”
“皇爷爷的厚恩,孙儿绝对不会辜负!”
朱允炆说道。
随后,下跪叩首。
接着,他起身拿着名单,退了出去。
朱元璋坐在那里,看着朱允炆消失的背影,感到哭笑不得。
他把日记本拿出来,随意翻看了一下。
允炆这孙儿,绝对是误会了。
以为是朕在早朝上,听到众大臣的提议,才想出南北分榜录取的办法。
可根本不是这样啊!
朕想出的这办法,是在楚氏日记上面知道的。
楚潇才是真正的智计无双。
这小子精准断事、谨慎低调,还善于藏拙。
如果有这小子一心一意辅助允炆。
大明的社稷,绝对无忧!
贡院,张榜处。
科举新规,整个京城已经传遍。
京城学界人士、考生,还有老百姓等。
一个个守在这里,想亲眼看一下诏书。
未时三刻。
一名礼部官员,手里拿着一张布告。
数名衙役陪同他,姗姗来迟。
四周人群见此,纷纷让道。
一行人畅通无阻,来到了贡榜的边上。
衙役从礼部官员手里接过布告。
没有几下,将布告张贴上去。
接着,一行人转身离开。
人群中,有很多的有识之士。
有人大声读了起来。
“科举录取新规!”
“大明洪武皇帝,为了取消南北地域分歧。”
“特此颁布科举录取新规!”
“从今开始,大明每一届的科举考试,都分为南北榜进行录取。”
“大明境内,以秦岭、淮河为分界线。”
“户籍在界以北的考生,属于北榜。”
“户籍在界以南的考生,属于南榜!”
“”
“现在已经录取的进士,属于南榜进士。”
“北榜进士,还需要重新评定成绩进行录取。”
“但名额跟南榜进士一样。”
“礼部牵头,再从布政司选出学政官员、北方学界的大儒和夫子,组成一个考评组。”
“对北方考生的成绩,进行评定。”
“评定上榜的考生,张榜公布于贡榜之上。”
“特此公告!”
这里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当内容读完,百姓已经纷纷下跪。
“吾皇万岁万万岁!”
“吾皇圣明!”
“大明洪武朝万岁!”
一些北方学界的大儒、夫子,甚至眼泪婆娑。
最近这段时间,他们造势抗争。
原本期望十分渺茫。
推荐的几份落第试卷,能够获得补录进士已经不错。
怎么也没有想到。
皇上居然如此英明!
不但确定南北分榜录取制度,而且,名额还跟南榜进士一样。
北方考生,也会诞生五十多名进士。
这跟他们之前造势的数量,实在多了很多。
关键大明以后的每一届科举考试,都会这样进行。
朝堂上的北方籍官员话语权,无疑会大大增加。
北方地区的所有诉求,也会得到更多重视。
最为高兴的,当然是今年的北方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