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大人不就是被无辜牵连了吗?
锦衣卫都没有查出什么,朱元璋却说他有失职之罪。
不行,得好好想一想。
看看有没有其他办法,可以把汤大人救出来。
大臣们奏议了很多,但除了提出补录北方落第的考生外,也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看见楚潇没有出列,朱元璋心里明白。
这小子,绝对不会出来了。
升官的机会,朕已经给你了。
你小子自己不站出来争取!
是不是有什么顾虑呢?
为人低调吗?
还是有其他目的?
算了,想那么多干嘛。
反正日记上会写出来。
到时候,朕还是知道他的想法。
“你们刚才说的补录,朕仔细想了一下。”
“不但要补录,还要多补给一些。”
“试卷公布,现在不是分成南北榜吗?”
“朕决定,从北方考生中,录取相应的名额。”
“今年的科举进士,分南北榜进行录取。”
朱元璋说道。
闻言,整个朝堂议论纷纷。
杜阳十分惊讶。
从北方考生中,录取相应的名额?
现在进士已经有五十多人了。
如果真的这么录取,那就是一百多了。
真的有必要吗?
怎么安排?
不过,大明如此之大,也不是问题。
很多地方缺少官员。
如此一来,北方籍的官员就多了起来。
这一次,皇上应该是出手整治官场了。
朱允炆那里,还得仔细分析才行。
自己的思路,也得好好调整。
南北站队,绝对不可以再搞。
一些志趣相投的北方官员,得建立一定关系。
席仲仪听到朱元璋的话,兴奋不已。
感觉他刚才提出南北平衡的呼声,已经被朱元璋采纳。
接着,他走出队列。
“陛下英明!”
“按照你的旨意,这次的南北榜案,绝对会迎刃而解。”
“朝堂之上,北方的声音会更多。”
“大明的凝聚力,会更加强大!”
席仲仪朝着朱元璋,下跪叩拜。
众大臣文言,反应再慢也知道了朱元璋做法的含义。
“朝堂之上,北方的声音会更多!”
瞬间,北方官员纷纷出列,拥护皇上的旨意。
一个个朝着朱元璋叩谢天恩!
南方官员心里虽然不乐意。
但刚才的场景,让他们不敢发声。
朱元璋的暴怒,历历在目。
一个个只好支持朱元璋的做法。
看到文武百官表态支持,南方官员也没有反对。
朱元璋心里甚是欣慰。
“既然你们都支持,那朕就推行到底。”
“为了取消南北分歧,从今日开始,大明以后的科举考试,南北榜分开进行。”
“一句话,南北必须公平、公正!”
闻言,北方籍官员再次叩谢天恩。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楚潇在大殿角落,一脸疑惑。
老朱怎么明确了?
这跟实际的历史发展截然不同啊!
南北分榜录取,不是在几十年以后吗?
怎么会这样?
这个方案,不是自己提出来的吗?
莫非老朱看到今天的南北派系,感受到了巨大威胁?
所以才采取这个办法?
当然,也有另外一个可能。
为了给朱允炆铺路,老朱不得不抓紧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