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三天时间过去。
这期间,楚潇一直在贡院值守。
除了接待南北学界上疏的事情,也没有什么大事发生。
日记上面,也是记录了一些日常工作。
他自己的郁结,顺便在日记里面抒发了一下。
由于他处于中立,没有站队。
都察院的人,把他当排挤的对象。
北方籍的同僚,认为他虚伪。
故意将他疏远。
南方籍的同僚,认为他偷奸耍滑,防备他押注两边。
在这样的状态之下,楚潇也是度日如年。
他每天在日记中表示,希望这件事情尽快结束。
但他写日记的奖励,依旧一如既往。
三张冰冷的银票,还是落在他的手里。
朱元璋每天坚持阅读楚氏日记。
看到楚潇写日记的境遇,他有了一定的想法。
这小子,如果真守得住中立,那就是他一心想要的忠臣。
寅时一刻,皇宫内。
朱元璋和朱允炆坐在御车里,一同前往奉天殿早朝。
“允炆,你这次的调查奏报,我已经看了。”
“的确写得很好。”
“最近几天,你跟他们三人在贡院辛苦了。”
朱元璋说道。
对于朱允炆的努力成果,他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这样对朱允炆的成长和信心有一定帮助。
“皇爷爷,谢谢你的夸奖。”
“孙儿能为你分忧,也是一种福分!”
朱允炆开心道。
突然,朱元璋话锋一转。
“对了,你在贡院没有现身,查访了这么多天。”
“那些个御史,你对他们的印象怎么样?”
“说给皇爷爷听听。”
朱元璋说道。
闻言,朱允炆没有任何怀疑。
皇爷爷关心基层的官员,也是正常的事情。
“孙儿给皇爷爷说说。”
“御史之中,最年长的是楚军。”
“他在接待北方学界上疏时,态度非常友好。”
“对待其他人时,也是公事公办。”
“被问话的时候,直接站队北方。”
“楚槐,南方人。”
“接待上疏时,依旧秉公办理。”
“表面上看,他没有明显的偏向。”
“但他对南方学界上疏的事情,特别用心。”
“”
“那个楚潇,性格最为古怪。”
“像是什么事情,都跟他无关一样。”
“一个南方人不站队,选择中立。”
“他跟那些同僚的关系,好像不是很好。”
“看他的样子,应该是被孤立了。”
“杜大人和宋大人问他话的时候,他居然建议把南北榜早点关闭。”
“这样的御史,真是没有一点责任心。”
朱允炆说道。
朱元璋听到他的话,心里想着。
这个楚潇,应该一直在藏拙。
自己的这个皇孙,还是太嫩了一点。
不但没有看出来,反而还对楚潇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你对他们每个人仔细观察,记住了他们的性格。”
“皇爷爷感到十分欣慰。”
“不过,你以后还得多多学习。”
“尤其要学会看人看事。”
“一会早朝上,朕就要把这南北榜案了结。”
“好好学一下。”
朱元璋说道。
奉天殿。
楚潇一如既往的像雕塑那般。
站在大殿边缘的角落,纹丝不动。
大臣们按照品级,依次进行奏报。
很快早朝进入尾声。
今天的早朝,楚潇原本以为风平浪静。
忽然,一名绿袍从他身边直接朝大殿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