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大街的两侧,人头攒动,密密麻麻,像是要把整条街道都给挤爆了。
百姓们的脸上,挂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毫不掩饰的狂喜。
大唐胜了,而且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胜,这足以让每一个身为唐人的百姓,都挺直了腰杆。
皇帝的龙辇缓缓驶过,金黄的仪仗,威武的禁军,引来了山呼海啸般的“万岁”之声。
李世民坐在车驾之中,面带微笑,享受着子民的爱戴,这是他应得的荣耀。
龙辇之后,是诸位功勋将领的队伍。
然而,当一辆形制并不算太过奢华的马车出现时,人群中爆发出了一股比之前更加热烈,也更加复杂的声浪。
“是秦侯爷!”
“不对,该叫郡公了!”
“盐侯!是给我们带来雪花盐的盐侯啊!”
一个半大的小子,骑在他爹的脖子上,用尽全身力气喊道。
“秦青天!我家的铺子,就是靠着商会才没被崔家挤垮!”
一个穿着体面的商人,对着马车的方向,深深的作了一个揖。
“国之重器!!”
不知是谁,起了这么一个头。
“国之重器!”
“国之重器!”
这两个字,仿佛带着某种魔力,从一个角落,迅速蔓延到了整条大街。
呼喊声整齐划一,汇成了一股冲天的声浪,那声势,竟是短暂的盖过了方才对皇帝的欢呼。
马车里,秦源闭着眼睛,静静的听着。
这些声音,比任何封赏,都让他感到心潮澎湃。
他能感觉到,有一道目光,从前方的龙辇中投射过来。
那道目光里,没有不悦,没有猜忌,只有一丝淡淡的,复杂的笑意。
李世民,并没有生气。
三日后。
太庙。
气氛庄严肃穆,香火鼎盛。
高句丽的王族和负隅顽抗的将领,如同一群丧家之犬,被押解着跪在李唐的列祖列宗牌位之前。
献俘仪式,是宣告一场战争完美胜利的终章,也是一个王朝武功最直接的展示。
李世民身着冕服,亲手将捷报焚烧,告慰先祖。
仪式结束,百官移步太极殿。
所有人的目光,有意无意的,都落在了那个站在武将队列前列,却穿着文官袍服的年轻人身上。
他太年轻了,也太耀眼了。
“制曰!”
内侍尖锐的嗓音,响彻大殿。
“定远侯秦源,于国有不世之功。
始创格物,以利万民;再造神兵,以强国威。
随朕东征,献千里镜,破辽东,毁坚城,兵不血刃下平壤。
其智,可安社稷;其功,当为百官之首。
今,朕心甚慰!”
李世民的声音,从龙椅上传来,带着一丝难掩的激动。
“册封秦源为,蓝田郡公,食邑三千户!”
“赐,紫金鱼袋!”
“许,佩剑上殿!”
轰!
整个朝堂,瞬间炸开了锅。
郡公!
食邑三千户!
这已经是异姓臣子所能达到的顶峰!更不用说,那代表着无上亲信的紫金鱼袋,和那份可以佩戴武器面见君王的殊荣!
秦源的官职,或许不是最高的。
但他的权势和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在这一刻,已经毋庸置疑的,站在了金字塔的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