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的阴云,一日比一日浓重。
定远侯府却似乎是个例外,秦源最近没怎么在军器监那边耗着,反而把大半的心思,都放在了将作监旁边那座刚刚落成的院子里。
院子门口挂着块崭新的牌匾,上面是皇帝李世民亲笔题写的三个大字—格物学堂。
今天,是学堂开学的日子。
典礼搞得很简单,没有锣鼓喧天,也没有百官云集。
但是,分量却一点也不轻。
太子李治,代表皇帝亲临。
这本身,就是一种态度,一种向整个大唐宣告的态度。
学堂的院子里,站着第一批被招收进来的学员,约莫百十号人。
放眼望去,没有一个穿着绫罗绸缎的王公贵族子弟。
站在最前排的,是几个从军中伤退下来的老兵,他们或许缺了胳膊少了腿,但那双长满老茧的手,却比谁都要灵巧稳定。
站在他们身后的,是一群半大的小子,最大的不过十五六岁,最小的才刚过十岁。
他们衣衫朴素,甚至有的还打着补丁,脸上带着些许的紧张和茫然,但眼睛里,却都透着一股子机灵劲儿。
这些人,都是秦源让程处默他们从长安城的各个角落里找来的,有的是祖传的木匠,有的是对算学有着天生敏感的商贾之子。
他们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出身平民。
秦源站在最前面的一个简易高台上,他今天没穿那身开国县侯的朝服,只是一身寻常的青色长衫。
他看着底下那些鲜活而又质朴的面孔,清了清嗓子。
“今天,是格物学堂开学的第一天。”
“我不想讲什么大道理。”
秦源的声音不大,但却清晰的传到了每个人的耳朵里。
“我只说一件事。
在这里,你们的出身、你们的过去,都不重要。
唯一重要的,是你们的脑子,和你们的双手。”
“你们会学到很多以前闻所未闻的东西,会看到很多匪夷所思的现象。
不要怕,不要怀疑。
去想,去做,去验证。”
“记住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你们所学的一切,最终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你们自己飞黄腾达,而是为了让我们大唐的犁,能耕更硬的地;
让我们大唐的船,能行更远的海;
让我们大唐的兵,能用更利的刃,守更稳的疆土。”
“我希望,十年、二十年后,从你们之中,能走出无数个能工巧匠,能走出无数个可以撑起大唐脊梁的栋梁之才。”
“开学吧。”
没有长篇大论,秦源的演说就这么结束了。
太子李治站在一旁,从头到尾,一言不发,只是静静的看着听着。
他看着那些平民子弟因为秦源的话而变得明亮的眼神,看着那些伤残老兵挺直的腰杆,这位仁厚的储君,若有所思。
典礼结束后没几天,一份意想不到的礼物,送到了定远侯府。
送礼的人,是晋阳公主府上的一名内侍。